在有些地方如秦国,庶民未经许可擅自迁移可能会面临严重的法律惩罚,甚至死刑,这种严格的控制使得他们难以摆脱原有的依附关系。
在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中,庶民们可能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与所依附的贵族紧密相连。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他们也可能因为对现有社会秩序的接受和对身份丧失的恐惧而选择维持现状。
还有一个现实是,贵族占有的土地多是肥沃的,而分配给庶民的土地就不一定了。有的还是新开垦的土地,这些土地往往远离水源、土壤贫瘠或者地处偏远,开垦大且农作物产量更是难以保证。相比之下,尽管依附贵族的条件苛刻,但至少能确保一定的生产条件和收成。
要让庶民们脱离贵族,不是使用政策强迫就能做到的,历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多了去了。
不止当前,农民与贵族或者地主的这种依附关系其实贯穿着整个封建集权社会,历朝历代一直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总是以失败而告终,一直到整个社会结构被颠覆,民智开启,而这花了两千多年的时间。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些变革是需要自下而上的,单凭自上而下的推动,有时候是难以成功的。
生产关系要与生产力相匹配,熊槐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知道以目前的生产力来说,要发展到农民可以脱离贵族而独立存在,需要极为漫长的时间,就算他知道后世的许多优良制度,也不可能在现在的条件下实施。
那么,他现在能做什么?
他能做的也只是依据后世的经验,少走一些弯路。但是,也要防止太过超前,遭到反噬。
这个对熊槐来说很难,但是他想尝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