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土地私有是庶民脱离贵族的第一步,这方面楚国已经先行,全国范围内推行授田制,虽然还有种种问题,只要花时间去解决,情况总会渐次向好。
其次是赋役制度改革,目前主要是田赋。授田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庶民对于贵族的依赖,但是农民却牢牢地被栓在了土地上,如果有一天农民的土地被兼并,依然还是要依附于贵族。所以,赋税制度要改革,要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以推行更加优良的制度。
租、庸、调是熊槐打算接下来推行的赋役制度,也就是在租的基础上再增加庸和调。
租即是田租;庸是力役,男丁每年替政府劳役一段时间;调是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如纳绢。
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不论土地、财产的多少。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农民生产时间有了保证,赋役负担相对减轻,使许多荒地开垦出来;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府兵制也能得到巩固。
再次,也要大力发展工商、手工业,让一部分农民通过从事非农产业,从农业依附关系中解脱。
最后是教育。受教育原本是贵族的权利,但是随着一部分贵族的没落,知识也慢慢流落民间,孔子是平民教育的先行者,自此平民阶层也开始了漫长的崛起之路。郡县之后,熊槐打算在各郡建立郡学。百家学院、军事学院算是中央学府,郡学是地方学府。中央学府培养的是精英人才,郡学除了选拔地方上的少数精英之外,还肩负着普及知识、开启民智的职责。
教育的作用至关重要,只有让人民意识到自由的重要性,他们才会慢慢从精神上脱离对贵族的依赖。
其实熊槐对于借鉴后世的经验心中也有些忐忑,一则这个时代的人囿于时代的局限,可能了解不了熊槐的政策,导致执行的时候出现偏差;二则熊槐自己也非专业人士,如果自己的理解出现偏差,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那就,摸着石头过河吧。一直过,一直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