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为什么又栽在朱由校手里?

要是打了败仗,这个统帅便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如果没有勇气和信心,按照他的方式打,败了,天子兜底。

前线将领如果觉得自己厉害,可以改变打法和战略部署。

但是相应的后果一样要承担起来。

没有信心,就完全遵守天子的战略战术,失败了,没有任何惩罚。

给了所有将领双选择,要是还不能打好仗,这个将领可以退出,混滚家里奶娃。

大明要的是真本事的将领,而不是耍嘴皮,只懂纸上谈兵的废材。

何况朱由校给戚继光的要求是两年内解决后金。

俞大猷的要求是挡住大辽的进攻,守住便是胜利,便是大功。

九州所有君王,没有一个像朱由校这般舍得放权,敢给前方统帅临机转断之权。

没有监督,没有后勤保障部队卡脖子。

谁敢卡脖子,故意为难前线将士,朱由校就杀谁,就抄谁的家。

战争期间,东西二厂加上锦衣卫都在严密监督。

在关乎大明生死存亡期间,谁过线谁死。

便是张维贤这样的老国公,如今都严密排查,时常巡视后勤保障部队。

主要是监督勋贵弟子,逮到一个处理一个。

只要这一战以胜利结束,大明便彻底崛起。

当大明综合国力上去,军事力量上去,扩张便是必然的。

作为军人,没有谁不想开疆拓土,马上觅封侯。

这才是军人最高的追求。

现在大凌河堡已经稳了,防御如同铜墙铁壁。

接下来,戚继光选择什么时候进攻,如何进攻?

已经是辽东之战的首要任务。

朱由校给出的战略和战术,便是在没有条件的战机下,可以创造条件。

选择两线作战,要求同样是快准狠。

一路选择绕过河套,迅速夺取静宁堡,叩开后金帝都西大门。

另外一路,直接夺取辽东镇,打开后金帝都的南大门。

一旦攻破后金帝都,那整个辽东的棋盘便活了。

后金除了向北迁徙外,别无他路。

当然,如果多尔衮和努尔哈赤聪明,可以选择进攻高丽,随后登陆东瀛。

继续向北,其天气极为恶劣,根本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不过,朱由校可没有为敌人考虑后路的问题。

至于如何选择,关他屁事。

若后金选择吃回头草,可以回到大金,做大金奴才也是条路。

不过这条路一旦选了,做炮灰的概率非常高。

金国的国力和大辽差不多,都在走下坡路。

内部腐败腐朽,同样不在大明之下。

做惯了老大,忽然去做小,没有几个有志气的人愿意这样干。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这才是人性,才是枭雄应有的逼格。

朱由校虽然非常想杀了多尔衮和努尔哈赤,但是这种愿望极难实现。

除非多尔衮和努尔哈赤愿意死守,愿与后金在帝都共存亡。

否则杀一个准备逃跑的人,太难了。

多尔衮和努尔哈赤都在为后金谋取一条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