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
王圣俞到南方游历,将船停泊在江中心。晚上躺下休息后,他看到月光皎洁,像白色的丝带一样,一时难以入眠,便让童仆给自己按摩。
忽然,他听到船顶传来像是小孩子走路的声音,踩踏在芦席上沙沙作响,声音从船尾远远传来,渐渐靠近船舱的窗户。王圣俞担心是盗贼,急忙起身询问童仆,没想到童仆也听到了这声音。就在他们相互问答的时候,王圣俞看见一个人趴在船顶上,低着头往船舱里窥视。他大吃一惊,立刻握住剑柄,呼喊着让众仆人们起来,整艘船上的人都被惊醒了。
王圣俞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告诉大家,有人怀疑他看错了。不一会儿,那奇怪的响声又响了起来。众人纷纷起身,向四周仔细查看,却什么人也没看到,只有稀疏的星星和皎洁的月亮,以及那茫茫无边的江波。
大家坐在船中,没多久,就看见有青色的火焰,形状像灯一样,突然从水面冒出来,随着江水四处漂浮。那火焰渐渐靠近船只,就在接近的瞬间,火焰突然熄灭了。紧接着,一个浑身漆黑的人猛地从水中站起来,直直地站立在水面上,用手攀着船身向前移动。
众人叫嚷着说:“肯定就是这个东西在作怪!”于是想要用箭射他。可刚拉开弓,那黑影就立刻趴在水中,消失不见了。王圣俞询问船家这是怎么回事,船家说:“这里是古时候的战场,常有鬼魂出没,出现这种情况没什么值得奇怪的。”
鲁公女
招远有个叫张于旦的人,他生性疏放狂妄、不受拘束,在一座萧寺里读书。当时,县里的县令鲁公是三韩人,他有个女儿喜欢打猎。有一次,张于旦正好在野外遇到了鲁公的女儿,只见她风姿绰约、容貌娟秀,身穿锦貂裘衣,骑着一匹小黑马,那模样轻盈美妙,宛如画中之人。
张于旦回到住处后,脑海中不断回忆着鲁公女儿的美丽容颜,对她极为倾慕想念。后来,他听闻鲁公的女儿突然去世,心中悲痛万分,惋惜哀叹到了极点。鲁公因为家乡路途遥远,就把女儿的灵柩寄放在萧寺中,而这里正是张于旦读书的地方。张于旦把鲁公女儿的灵柩当作神明一样敬重,早晨必定上香,吃饭时必定祭祀。每次洒酒祭奠时,他都会祈祷说:“当初只看了你一眼,你的模样就长久地萦绕在我的梦中和魂灵里。没想到这般美丽的人儿,竟突然离世。如今你近在咫尺,可我却感觉和你相隔千山万水,这让我心中的遗憾有多深啊!然而,活着的时候有诸多拘束,死了就没有禁忌了。倘若你在九泉之下有灵,应当轻盈地来到我身边,慰藉我对你的倾慕之情。”他日夜这样祈祷,差不多过了半个月。
一天晚上,张于旦挑亮灯正在夜读,忽然一抬头,就看见那女子面带微笑地站在灯下。张于旦又惊又喜,赶忙起身询问。女子说:“我被你的深情所感动,无法克制自己,所以就不避私奔的嫌疑来了。”张于旦欣喜若狂,于是两人便欢好起来。从那以后,女子每晚都会来。女子对张于旦说:“我生前喜欢骑马射箭,以射杀獐鹿为乐,罪孽深重,死后没有归宿。如果你真心爱我,麻烦你代我诵读《金刚经》一藏的数量,我生生世世都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张于旦恭敬地接受了她的嘱托,每天夜里起身,就在灵柩前捻着佛珠虔诚地诵读。
偶尔遇到节日,张于旦想要和女子一起回家。女子担心自己脚力太弱,不能长途跋涉,张于旦就提出抱着她走,女子笑着答应了。张于旦抱着她就像抱着婴儿一样,一点也不觉得沉重。此后,这竟成了常事,就连考试,张于旦也带着她一起,不过出行必定是在夜里。张于旦即将去参加秋闱考试,女子说:“你福分浅薄,去了也是白白奔波。”张于旦便听从了她的话,没有前往。
这样过了四五年,鲁公被罢了官,因家境贫寒,无法用车运送女儿的灵柩回乡,就打算把女儿葬在这里,可苦于没有合适的葬地。张于旦便主动表示:“我在寺庙附近有一块薄地,愿意用来安葬令爱。”鲁公非常高兴。张于旦又竭力为鲁公的女儿操办葬礼,鲁公对他十分感激,却不明白他这样做的原因。鲁公离开后,张于旦和女子依然像往常一样情意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