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没声音,五军都督府没声音,皇帝也没声音,百官物议菲菲,上面却不声不响,不理是吧?那就找皇帝闹去,于是在几个官员带头下,近百官员闯到了皇庄,要面见皇上,东厂和锦衣卫如临大敌,里三层外三层,就是不让这些官员进去。
崇祯根本不理,他清楚知道这些政策下去,直接戳到了利益集团的痛处,在神兵卫两三年,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如何分析人的行为,集团的行为,更是让他受益匪浅,太祖成祖他们护着这些蛀虫,到现在几百年了,再忍下去,吃亏的就是自己后代,自己的子民,不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连着两天,百官聚在神兵卫就是不肯离开,穿越者提供座椅也不坐,就在那戳着,一定要见到皇上,大有当年争大礼仪的架势。
崇祯其实已经和内阁几个打过招呼了,无论谁也别阻挠,即使英国公表示担心,也无法动摇皇帝的决心,所以百官聚在皇庄基本都是无用功,一直到第三天,里面才传出话来,过两天大朝会,那时候你们再说吧,百官才陆陆续续散去。
两天后,大朝会,崇祯皇帝正襟危坐,接受百官三跪九叩,王承恩的东厂,骆养性的警衣卫三步一岗五步一哨,比平时严密多了,连大殿前的大汉将军也比平时多了一倍,表明着此次朝会非比寻常。
首辅周延儒一动不动,仿如泥塑,其他几个内阁阁老也是神神在在,他们都清楚,今天肯定会吵的不可开交,得镇定,镇定!
没等众臣开口,崇祯先发话了“周至大捷,加上前次万源诛灭张逆,如今西北大事已定,秦良玉所部及神兵卫功不可没,不知内阁拟订好封赏没有?”
周延儒一听皇帝询问封赏事宜,即可出班奏到“内阁已然商议妥当,请皇上过目”说着把手里的奏折递给王承恩
崇祯拿过来没有看,而是直接问周延儒“朕不看了,周先生你就当着大家说一说吧”
周延儒闻言,拱手唱诺“臣等与五军都督府拟订,赏赐忠贞侯秦良玉所部银元三十万,锦缎两百匹,御酒三百坛,粮两万石,拟加忠贞侯为太子少保,册封万源之战力斩张逆之张凤仪为平寇将军,拟册封神兵卫周至一战主将唐胜军为平虏将军,还请圣裁”
崇祯听后看了看下面,缓缓说道“忠贞侯为太子少保可,张凤仪唐胜军封赏小了,朕以为,册封张凤仪为镇南伯,唐胜军为定西伯,原有赏赐加倍”皇帝一句话,又把下面官员震得一哆嗦,啥时候这爵位象白菜那样扔了?神兵卫可是已经有五个伯爵了,现在又加一个,我们这些老臣天天为大明殚精竭虑,咋没见你册封一个爵位呢?皇上你不要太偏心了好不好。
周延儒刚想说话,上面的皇帝却不给他插嘴的机会“朕知道,你们很多人不服,不光是白杆军会打胜仗,其它边军照样可以剿灭闯逆是不是?还有那神兵卫不过才几千人,却有了六个爵位,是不是朕太偏心了?”
“不敢,不敢,臣等不敢私自揣度圣心。”兵部尚书陈新甲赶紧先撇清自己,我可没有参与任何事情,我已经边缘化了,抵辞呈你又不批,要发火的话别冲着我就行。
皇帝并没有理会陈新甲等人,而是接着说道“李张二贼流窜北地十余年,我大明各路官军东征西剿,除了洪卿卢卿孙卿曾重创贼军之外,哪一次不是丧师失地?剿而复起,唯独此次,一劳永逸,诸卿若有能者,早几年为大明除此大患,朕亦不吝封侯,今西北大治,再无流民,物产蒸蒸日上,封伯,朕都觉得小了”其实他内心还想说,要是由你们这群酒囊饭袋来号的话,不出几年朕就要去梅山报到了,别说几个伯爵,就是封公封王都够格。
有几个官员还想出来反对,但基本都被身边同僚拉住了,皇帝要给功臣封赏,就让他封吧,我们今天来不是为了这个,这个是小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皇上英明!那唐胜军乃是神兵主管军旅之阁老,受封伯爵理所当然,而张凤仪死守万源,剿灭张逆居功至伟,实至名归,老臣支持!”
英国公张之极赶紧先出来打圆场,他现在掌握着最要紧的第三师,当然要为神兵和皇帝说话,马屁怎么拍是个学问,你们一帮腐朽看不出皇帝比以前冷静成熟多了吗?几个无敌师在手,那腰杆不要太硬,一群傻子!
既然英国公都说可以,那么内阁都督府自然也没什么意见,封就封吧,毕竟那是人家真刀真枪换来的怎么说都说得过去。
“臣有本奏!”兵部侍郎李化熙忍不住了,直接出班奏呈,“臣弹劾户部尚书张煌言乱政,大奸似忠,望皇上将此乱臣贼子逐出朝堂,以挽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