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学农业的,可以报名拿这些农业书籍,然后一边攻读一边去田间地头,去找农人虚心求教,去身体力行下田培育…”
“想学工学的一边自学一边实践,去设想规划大明全境交通,去设想如何规划建设城市,甚至于可以设想怎么样修一座联通湘江东西两岸的桥梁…”
“想学音律的可以去找吉王,他对于音乐的造诣很深,”
“想学律法的可以先钻研历朝历代律法优劣得失,可以先试着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规范条例,中学生规范条例,甚至于大学生规范条例,你们还可以重新修订《大明律》,甚至于制定任何律法,但你们记住,任何律法都不能脱离普通百姓,你们只是代表他们制定规则,你们更要记住,假如有一天,假如你们成为这个国家的执法者,你们怎么保证自己不被腐化,不会变成你们厌恶的贪官污吏阶层,律法是一个国家最后的底线和良知,我希望你们不要让它蒙羞。”
说完这段长长的叮嘱,朱慈灶在黑板上写下其他可以攻读钻研的科目,这些都是上次吕馆长私塞在良种堆中的书籍,这些行业分别有:钢铁,纺织,日化,蒸汽动力,造船,火车,火器,火炮,玻璃…
因为行业很多,所以这五百三十一被分成很多个小团队。
其实很多人是可以进入大学堂的,但朱慈灶考虑到初高中缺乏教师队伍,所以淘汰掉相当一部分可造之材,但朱慈灶规定,凡能带出一届初中生,也就是多花三年时间便能免试进入大学进修。
至于高中老师,朱慈灶准备三年后抽调一部分大学生任教高中。
剩下的原小学老师带出一届可免试进入初级中学进修,现在的初中生中就有相当一部分是原小学老师。
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上年纪小学老师因为跟不上节奏被调派各工坊做管理工作。
等两年后这批初中生结业后,朱慈灶就可以抽调一部分落第学生去小学堂任教,如此整个环节将可清除儒家文人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