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开放之学风

第44章

朱慈灶一指农田插好的禾苗道:“真正的学问家农业家会从催芽,育秧,田间生长开始观察,何时需要施肥,何时需要灌溉,何时需要晒田,何时需要除草,待到禾苗结穗,他们会挑选优先成熟品种,挑选穗长饱满品种一代代选育,”

“最后,生长周期最快品种成为早稻,抗旱抗高温品种成为晚稻,产量最高品种成为中稻,甚至于,他们会去深山老林寻找野生水稻做父本,野生父本和本地母种杂交,会培育出亩产十石甚至于十几石的超级杂交水稻…”

“先生,水稻杂交是什么?”钱梅花好奇的询问。

“杂交是利用原始野生水稻优良基因和本地高产水稻杨花期结合杂交改良出的新品种。”

“那如何做?”

朱慈灶对这个真的不熟,好在为了这次巡视他昨晚看过农书,所以他回答道:“同学们,你们在初中生物课学过植物开花都需要授粉才能结果,水稻杂交是一行父本五到十行母本,在扬花期经过风吹或者虫授,又或者人工用绳子拉动花粉相互授粉杂交结育而出。”

“同学们,这七年因为课业匆忙,所以我没时间教你们学以致用,事实上,初高中基础知识大部分是可以用于各行各业,你们是我从小学带至大学的学生,能跟着我进入大学,你们其实已经是物竞天择的佼佼者,这农业选育其实和你们经历一样,但这只是开始,往后乃至一生,我希望你们能安心在各行各业各自岗位刻苦钻研,希望你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你们将是火种,是希望,老师我因为有了你们才感觉没有虚度光阴,没有苟活于世,这片国土因为有了你们才会改天换地,”

朱慈灶突然伤感道:“同学们,你们记住,大明可以亡,但汉文化不能亡,大明可以没皇帝,但汉人永不为奴,这片国土的真正主人永远是千千万万普通汉人,没有人能剥夺他们的自由权,没有人能剥夺他们生存权,没有人能剥夺他们的…”

民主,民生,名权的概念第一次被朱慈灶在田间地头提出,但他给予这些学生的震撼无异于石破天开。

回到大学堂,朱慈灶拿出加急印刷出的数套教科书道:“同学们,进入大学,其实我能教的已经不多了,以后将是我为辅你们自学为主,我希望你们不要埋首于书山学海做另一种形式的书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