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大生产

等朱信一行人回到团山堡,整个团山州早已经轰轰烈烈掀起了一场由朱信发起的生产运动。

在朱信离开的这段时间里,刘波迅速开始招募军队,军队扩充的速度,简直就是直线上涨。

毕竟,现在根本就不愁兵源,在团山州各地,朱信带回来的辽东百姓,正愁着要怎么谋生呢。

随着朱信按照承诺,从团山州各地都拨出了不少官田,又划出了不少荒田,然后提供生产资料生产工具,还额外发放安家费,以供这些迁移百姓开垦耕作。大概有五六万的百姓,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当然,除此之外,团山州内的各地矿场、手工场和林场等等场矿,也因此得到了大量的劳动力,一时之间整个团山州的生产可谓是如火如荼。

朱信回来的这段时间,也在不断地亲自监督各项生产,特别是军械的生产。

朱信为了提升他的燧发枪实力,已经通过找出各种历史记载,将各种有用的枪械图纸都重新进行了整理。

毕竟,以现在的燧发枪发展速度,要不了多久,估计半个大明的军队,都会装备这种先进的燧发枪。

更何况,崇祯当初还专门下旨,要从朱信的兵工场那大量采购新式燧发枪,也就是说这样一来,朱信原本的火器代差优势,很快就会消失。

当然,这也是一笔非常大的买卖,至少在崇祯的“威逼”之下,朱信算是“半推半就”地接受了这笔交易。

按照朝廷的订单,最快一个月之后,就要交给袁崇焕和锦衣卫五百杆,加上弹药供给和各种配属物资,总共费用达到了十万两银子。

虽然花销很贵,可朱信的这些武器,的确能够起到提升战斗力的作用,崇祯也只好认了。

所以,要发展出更多更强更先前的火器,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