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锐随后命人起草诏书,明确了对日本的处置方案。
诏书中写道:
【
朕承天运,君临万方,以仁德治天下,四海之内,皆朕赤子。朕之初心,唯愿万邦咸宁,共享太平之福。
朕观日本国,往昔之事,有违大义。初,朕遣使者往出云国,欲以和平之心,共商银矿开采,图两国互利之盛事。然,汝国残忍杀害朕之使者,此等恶行,挑起战火,使两国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实乃不仁不义之举。
幸今汝国天皇有乞降之意,朕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亦念及两国百姓久经战乱,苦不堪言,不欲再战。朕思之良久,特准日本国天皇降为日本国王,自此,日本国为大明藩属之国。
既为藩属,当有藩属之规。日本国需岁岁朝贡,所贡之物,须为汝国特产,表汝国忠诚之心。汝国当承认大明为宗主国,此乃天经地义之事。在外交事务之上,日本国须听从大明之安排,不得擅自行事。朕将派遣能臣干吏,于日本国设立监管机制,以确保日本国谨遵藩属国之义务,不得有违。
朕之此举,非为压迫汝国,实乃欲保东亚之和平稳定,使两国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互通有无,共享繁荣。朕望日本国王及汝国臣民,能谨遵朕命,莫要再生事端。若能诚心顺服,朕亦不会亏待汝国,将许以贸易之便利,文化之交流,助汝国发展民生,共享大明之荣光。
钦此。
】
这份诏书很快被送往日本国。
钱钦接到诏书后,把内容传达给了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听到自己将被取消天皇称号,降为日本国王时,心中虽有些不甘,但也明白这是目前唯一的出路。
天皇缓缓接过诏书,对钱钦说道:
“钱将军,朕接受陛下的旨意。朕愿带领日本成为大明的藩属国,从此遵循大明的安排。”
随着日本天皇的这一表态,这场战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日本从一个曾经试图抵抗大明的国家,转变为大明的藩属国。
这一转变,不仅对日本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改变了大明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在日本国内,这个消息如同重磅炸弹,引起各方势力强烈反响。
一些保守势力虽然心中不满,但面对现实也只能无奈接受。
而一些有远见的人士则看到了成为藩属国后的机遇,他们觉得日本可以借助大明的影响力,学习大明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促进日本发展。
然而,这个结果也带来一些新挑战。
大明需要投入一定资源管理和监督日本这个藩属国,确保其遵守藩属关系的各项规定。同时,也要应对日本国内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防止其再次反叛。
朱锐深知这些挑战的存在,他开始着手安排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成果。他派遣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前往日本,协助日本国王管理国家事务,建立一套符合大明利益的管理制度。同时,加强在日本的军事部署,在一些重要战略要地设立军事据点,以保障大明在日本的利益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