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统二十年四月中旬。
在大明京城的皇宫内,朱锐正密切关注着出云国的战事。
收到钱钦传来的消息时,他心中也泛起了层层波澜。朱锐坐在龙椅上,思索着这件事对大明的影响。
朱锐深知,日本乞降是个难得的机遇,但也必须谨慎对待。
一方面,接受日本乞降能够进一步彰显大明的威严,让周边国家目睹大明的强大实力,从而在外交上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而且,把日本变为藩属国,可以扩大大明的影响力范围,在经济和文化交流方面也可能带来诸多好处。
这就如同古时大汉帝国接纳周边小国为藩属,使得大汉威名远扬,四方来朝。
但另一方面,他也担心日本乞降是否真心。
毕竟日本之前如此强硬地拒绝合作还杀害使者,如今战败才乞降,难保日后不会反悔。要是轻易接受,可能会给大明留下隐患。
朱锐召集朝中大臣商议此事。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
礼部尚书陈循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以为日本此次乞降乃是真心。他们在战场上遭受如此惨败,已深知我大明的厉害。若陛下接受乞降,将日本变为藩属国,可让其岁岁朝贡,这对我大明的威望和经济大有好处。古之藩属国,如朝鲜、安南等,皆在我大明庇护下,亦对我大明忠心耿耿,岁岁来朝,此乃彰显我大明天朝上国之风范。”
工部尚书高谷却持不同意见:
小主,
“陛下,日本人心险恶,不可轻信。此次虽战败,但他们未必会真心臣服。万一他们日后积蓄力量,再次反叛,我大明恐将陷入被动。昔日宋朝接纳西夏为藩属,然西夏反复无常,多次兴兵犯境,此乃前车之鉴啊。”
朱锐听着大臣们的争论,心中权衡利弊。
他又仔细阅读了钱钦送来的出云国战事详细报告,对日本目前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朱锐知道,日本国内因这场战争已陷入混乱。
军队损失惨重,百姓生活受到极大影响。而且天皇被擒,日本的政治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国内各方势力动荡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日本短期内想要再次反叛并非易事。
经过深思熟虑,朱锐最终做出决策。
他决定接受日本天皇的乞降要求,但同时提出了一些苛刻的条件。
朱锐对大臣们说道:
“朕决定接受日本的乞降,将其变为藩属国。但朕要取消天皇的称号,降为日本国王。此做法犹如汉武帝时对夜郎国的处置,夜郎自大,冒犯天威,汉武帝将其降格治理,一来能让日本明确其藩属地位,二来也可让他们铭记此次战败的耻辱,不敢轻易再生反叛之心。”
大臣们听了陛下的决定,纷纷表示赞同。
他们明白,皇帝陛下的这一决策既显示了大明的宽容大度,又不失威严,是权衡利弊后的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