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底层百姓,大多如此,直到鸦片战争以后,私塾大量放开,才涌现一批杰出人才,在这之前,很少有贫民百姓中举改变命运的。
三元小学建立也有半年了,三元坝地区五百多户,就目前只有五十八个学生,大多数百姓还在想着自己孩子读书科举的事情。
但是时间一久,也找不到途径读四书五经,看着别人家的六七岁小孩认得字都比自己多了,也就开始改变心态,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科举何其难也!
当官也要交银子的,要不然分到天南海北,黄沙戈壁,不会比流放好到哪里去。
这四个乡本来还很保守,除了一些极度贫寒的家庭直接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为了吃学校每天免费的两顿饭。
张文杰指挥建设铁轨的两个月的时间,各地送进学校的孩子总数超过一千五百多个,不得不又扩建了学校。
使得目前四个乡的学校房间超过两百间,包括八十间住宿和一百间教室。
“元儿,这段时间学校进来了一千两百个小孩,每日都要吃掉十石稻米,咱家每年收得租子才一万石,这一年就吃掉三分之一,算上一些肉,一般多就去掉了。”张世兴有些抱怨为什么要给这么高的待遇。
张文杰:“爹,这些都是未来的骨干,吃得好才能学得好,这样也能吸引他们送孩子过来,他们大多都不懂学习的道理,要么就只想去读四书五经科举,要有利益吸引才能让他们进来。
我们是要造反,夺得是天下,这一点点投入不算什么。”
张世兴脸色稍稍好转,但是收益毕竟是未来的,现在却要付出每年几万两银子。
“爹,别想了,咱们一定会成功的,走吧,去看看铁路,今天拉第一趟车。”张文杰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