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回去了。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吧。”
阎知微万万没想到自己会被抛弃,他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狗。
突厥不要他,唐朝不敢回。狄仁杰已命人张贴告示,发动军民捉拿朝廷叛贼阎知微。
阎知微四处躲藏,凄惶度日。晚上出来找吃的,白天躲藏不敢见人,像个老鼠一样东躲西藏。
不久,在边境上他被唐军捉住,狄仁杰命人把他押送洛阳。
武则天听说阎知微被抓回来了,心中大喜。立即下令说:
“处死叛贼逆臣阎知微!把他车裂!
在闹市处死他!让百官百姓围观给他行刑!
每位大臣都发给一副弓箭到现场箭射叛贼!”
刑吏安排五匹马,每匹马拉一根绳子,分别拴在阎知微的脖子,双手手腕,双脚脚腕五个位置上。
刑吏们挥动马鞭让五匹马同时向五个方向拉,拉裂他的肢体于西市。临死前,阎知微发出让人惊心动魄的惨叫。
武则天为解心头之恨,也在远处观看行刑。阎知微被车裂已死,武则天还不解恨,命令行刑官说:“把他尸身拢合一处!”
又下令说:“百官听令!向叛臣逆贼尸身射箭!”
百官朝臣纷纷拉弓搭箭,朝已死的阎知微射去。阎知微尸身上插满乱箭,如同刺猬形状。
身材矮小的武懿宗胆小害怕,他最后一个射箭,走到离阎知微只有七步远的地方,连发三箭都没射中。
武则天还不解恨,再令刑吏剔光阎知微的肉,挫断他的骨头。
又诏令灭他九族,连阎知微不认识远房亲戚也却被抓来处死。
武则天诏令各路唐军班师,召还狄仁杰,改任他为内史。
这时吐蕃将领赞婆和弓仁,率吐蕃兵众来归降。
武则天大喜,忙令羽林军将军:
“你快领骑兵远迎!骑兵跑得快!”
吐蕃从钦陵为宰相,威震四方,钦陵在皇宫理政,他的兄弟儿孙在外掌握兵权,内外相互照应,强盛了二十年。
唐朝从武氏临政,曾多次发变讨伐吐蕃,都没成功。
以后长寿元年,西州都督唐休璟、将军阿史那忠节,攻破吐蕃兵,夺回龟兹、于阗、疏勤、碎叶四镇,朝廷恢复设置安西都护府,派兵驻守。
“万岁通天”元年,吐蕃派使者求和,请求唐朝撤走安西四镇,并请求分走突厥十姓土地。
武则天派郭元振和吐蕃谈判。
郭元振说:
“你们把吐谷浑旧地,青海旧地归还我大周!我朝可以给你们突厥五姓土地作为交换!”
钦陵不同意,各执己见没谈成。
吐蕃赞普(国王)器弩悉弄,已经长大了,因为钦陵专权,他秘密和大臣论岩商量:
“钦陵把持军政大权,独断专行,必须铲除。”
这时钦陵外出,器弩悉弄假装说要外出游猎,号令兵士,抓捕钦陵亲信两千多人,把他们全部杀死。
器弩悉弄又派人召还钦陵和他的兄弟子孙。
钦陵闻变,抗命不敢回拉萨。
器弩悉弄亲自领兵征讨,钦陵兵败自杀。
钦陵弟弟赞婆,一直驻守在吐蕃和唐朝边境,钦陵的儿子弓仁,也领兵驻扎在接近唐朝的这边,曾统辖吐谷浑七千多帐篷民众,这时他俩一起来投诚。
他们受到到大周使者欢迎,欢天喜地入朝拜见武则天。
武则天当面授任赞婆为辅国大将军,授任弓仁为羽林将军。
赞婆说:
“陛下信任我,我愿率部下将士,为大周戍守河源谷。”
武则天说:“行。有劳将军了。”
才过了一年,赞婆病死在河源谷。
朝廷另派御史大夫魏元忠,为陇右诸军总管,率陇右大使唐休璟等,严防吐蕃。
吐蕃将领麹莽布支,进犯凉州,唐休璟领兵在洪原谷和吐蕃兵交战。
唐休璟身披铠甲一马当先,挥舞兵器冲锋陷阵,六战六胜。斩吐蕃兵首级二千多级。
莽布支逃走,唐休璟凯旋。
契丹降将李楷固、骆务整,由狄仁杰派兵押往洛阳。
朝堂上,有大臣对武则天说:
“我大周连番出兵,不少将士被他俩二人杀害,请求处他俩死刑,告慰我朝战死将士冤魂。”
武则天还在犹豫,命将两人关进监狱待处决。
这时狄仁杰受召还朝,武则天召见狄仁杰,问:
“你认为他俩该如何处置?”
狄仁杰说:
“李楷固、骆务整,他俩骁勇绝伦,他俩能为契丹尽力,也必能为我朝效忠,请陛下加恩抚慰,不怕他们不肯为我所用。”
武则天于是命将两人免罪。
狄仁杰说:“请求给他俩官职,为大周效力。”
武则天封授李楷固、骆务整为大将军,令他们去剿灭契丹余党。
两位将领率兵往沙漠北方,抓捕契丹反叛余党多人,押着他们到洛阳献俘。
武则天在含枢殿查验契丹俘虏。
武则天在宫殿设宴,赐宴文武群臣。她端着一杯美酒,走到狄仁杰面前说:
“狄国老,你为国家出了力,立了功,朕请你喝干这一杯!”
狄仁杰说:“臣遵命。”
狄仁杰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回奏说:
“剿灭契丹,平定突厥,都是陛下的才能威名,加上我朝将士尽力,才得以成功。
臣没有什么功劳可夸赞。”
武则天夸他为人谦让,给他黄金绸缎赏赐,狄仁杰坚决推辞,武则天只好作罢,对狄仁杰越发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