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陈兴显亲自制定的物资保障体系,战区级别的后勤保障,至少要保持全军三个月的消耗。
而镇一级别的战术单位,则至少需要携带一个月的粮草,团一级为十五日,营级为十日,队级为五日。
队级作为最小的战术单位,也是物资保障的最基层单位,下面的排级和棚级则依托队级的保障体系。
而物资保障的载具,定然是优先选择船只,其次才是车马,最后是人拉肩扛。
各镇侦察营的战士们,在开战之前的侦查内容,就包括对后勤线路的侦查。
因此中华陆军的作战,只要远离沿海百里区域,那必然是沿着河流两侧前进。
只要有河流,那就多抓劳工,把辎重都放在船只上,靠人力拉动船只逆流而上。
当然这样的保障体系只在几个战役上使用过,也只有北岛和婆罗洲这样的大型岛屿才会用得上。
而脱离了河流之后,主要依靠马车,这一块中华陆军不是没遇到过,但情况很少。
先不说西班牙人牢牢掌控的南美,就光是一块北美大陆,就几乎比肩三个南大陆的面积,更是五倍于大明的领土。
而大部分的土地都远离海岸,更没有什么河流可以用作运输,只能全部倚仗马车。
当然陈兴显想过修建铁路,可耗费的时日过多,若是依靠铁路线慢慢推进,恐怕他有生之年都看不到中华完全占据北美大陆的那一天。
后勤体系是最考验一个国家综合作战能力的方面,大明每次北征草原部族,哪次都是负责运粮的士兵,比前线作战的士兵多。
北部战区在北岛的作战,一直是一个镇在前面打,守备团带着数倍于这个镇的劳工在后方运输粮草、修路。
这还是因为有着海军可以随时运输粮草的情况之下。
所以第一运输镇的建立,只是为了训练和探索物资保障的方法,真正到了战时的时候,绝不是一个第一镇就可以满足中华陆军需求的。
中华的弹药运输,一直采用檀木制成的箱子,里面铺设稻草和炭包。
防虫、防水、防颠簸...
这样的弹药箱中华陆军有数以百万计,且还在大批量的制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