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代民受罚,将军仁义

行不得二个时辰,快至中牟县城,早有河南尹夏侯惇得知消息,领郡内官员出来迎接。

让王垕没想到的是,夏侯惇单眼瞧人,竟以下级礼仪来接他。

“河南尹夏侯惇领郡内属官,恭迎东牟侯!”

“岂敢岂敢!夏侯太守为我前辈,莫非要折煞侄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可是夏侯惇!

这王垕怎么敢受?不仅不能受,还得把自己辈分位置摆清楚,夏侯惇与曹操亲如兄弟,虽不以兄弟相称,但跟拜把子也差不多。

虽然自己现在名声在外,但他知道的,曹操最信任的,还是夏侯家和曹家人。

从曹操任命其为河南尹就可见一斑。

河南尹乃许都北方门户大郡,非绝对亲信,不可能坐镇。

当然,此前王垕兵驻中牟县,后又换到白马,也算是绝对信任之将,方能如此安排。

而王垕其实最想亲近的曹家与夏侯家之人,便是夏侯惇。

因为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其曰:“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

这是个很明白曹操心思之人。

夏侯惇请王垕一行入县城,为其接风。

其实夏侯惇早已听闻王垕于螽神庙之事,所以才对其礼敬有加。

宴会时二人说开,互相佩服对方人品,自是极好沟通。

让夏侯惇没想到的是,原本他以为,王垕只不过在那一处蝗神庙如此行事,却不想他要自己将整个河南各乡皆如此,且请他以郡中文书发至各县,这就让夏侯惇更为震惊了。

他根本难以想象,还有此等不畏死之人!

但王垕执意如此,夏侯惇也只好先嘴上应承,暗地里却直接命人快马报至许都。

此事关乎王垕性命,他也不敢胡来,需得经曹操同意。

王垕随代表大司农赈灾,但首先,他是曹操义子,夏侯惇拎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