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后记(一)

至少看起来怂。

汉文帝在长安,这个日子……

所以,汉文帝他就进不去细柳营啊。

从勋贵的角度来说,限制皇帝天经地义。

从皇帝的角度来说,这能忍?

老刘家真是不容易,刘邦死了好歹有吕后给看场子,虽然杀了不少刘家人,但是,最终还是稳住了刘汉的基本盘。然后文帝、景帝还都比较争气,该忍忍,能干干,然后居然出了个挂逼汉武帝。

其实,汉朝皇帝是到了汉武帝才比较符合我们刻板印象里那种皇帝,就是那种说一不二的雄主。

可是又怎样?

在他身后,还不是大权旁落。

李唐也类似。

都知道李渊是关陇贵族的代表,可是从西魏传下来的传统,就是臣强主弱,造反有理。所以,从李世民一直到李隆基,不论是李家天子还是武曌武娘子,都在持之以恒干一件事,那就是打击关陇贵族。

这里不分析利弊,只说环境。

唐太宗被捧得那么高,难道他心里不憋屈么?

魏征死都死了,还要找个由头把他的碑砸了,这是多大怨念。

那为啥魏征进谏能是千古佳话?

洛阳大战后,李唐处死窦建德,然后河北就反了。

刘黑闼揍得唐军找不着北,李世民去了都不好使。

李世民没招,最后是放大水,一把将刘黑闼几万主力跟自家的几万人一起冲走,算是重创了刘黑闼。

就这还是搞不定。怎么办?趁着刘黑闼受挫之际,太子李建成东征,派手下魏征策反了刘黑闼的骨干,这才把事情摆平。

为啥不是别人去?为啥是魏征?为啥魏征能办成?

李世民都搞不定,魏征就行!

从西魏开始,北朝皇帝就是弱势皇帝,八柱国、十二大将军都有兵有人,都是股东,北朝皇帝就是大伙儿推举出来的董事长。

所以,北朝的皇帝一直有种冲动,就是收拾这些柱国、这些将军。

老李家搞了一百多年,也是到了唐明皇李隆基,总算才做到我们刻板印象中的那种“皇帝”。

然后呢他运气不好爆发了安史之乱,再就是李亨、李豫忙乎平叛多少年。

不展开评价安史之乱,说一个人,“李光弼”。

都知道他是再造大唐的名将,一个郭子仪,一个李光弼。可是有几个知道,李光弼在最后也要拥兵自重的,只不过死得早没弄成,否则,恐怕都轮不到田承嗣搞出魏博牙兵。

郭子仪是另一种画风。

皇帝与勋贵,是斗争又合作。

但是这种斗争与合作,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对文明有多大意义呢?

如果李三郎,如果我们这些一千年以后的灵魂,还觉得需要一个皇帝,哪怕在晚唐这样一个皇帝威严扫地的时代,还觉着需要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来拯救世界,究竟是不是一种悲哀?

我是学法律的,从骨子里,我就不喜欢皇帝,不喜欢头顶上有一个在法理上能够随意支配我自由与财产的挂逼。

请问,在座的谁喜欢?

我们平民都不喜欢,难道勋贵门会喜欢?

老李家花了上百年,在李隆基这里达到了皇权的高峰,然后被安禄山掀了。之后,大唐花了上百年时间把“皇帝”几乎彻底拉下马。

小主,

五代那句,“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这就是赤裸裸地将皇帝拉下神坛。

此时此刻,只要再向前走一步,中国就可以走出一条新道路,然后李三郎却要自己当皇帝?

我觉着这才是真的没有品,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曹丕篡汉做皇帝,遇上个司马懿,几乎灭族。

司马家搞内斗,闹出个五胡乱华、神州陆沉。

李唐代替了杨隋,但宗室被杀了一波又一波。

“皇帝”才是真正的孤家寡人,他要以一击之力跟整个天下作斗争。

从个人角度看,做皇帝可能是一种成就,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意义?

很累的!

很难的!

上去了就下不来啦。

不但自己下不来,子子孙孙都下不来。

如果有下来的那一天,就是粉身碎骨。

为什么李三郎选择“虚君实相”,没有自己坐那个天下第一的宝座?我看有读者说,李三郎搞这套是很白痴,很政治无知。

恰恰相反,这是总结中外历史,这是李三郎最好的选择。

没有之一。

不坐那个位置,他才可进可退。

不坐那个位置,儿孙才能有的退,有活路。

李三郎自己不走那一步,比走那一步更好。

话说回来,国际歌怎么唱的?

没有救世主!没有神仙皇帝!

如果二十一世纪的故事还总要回到一个皇帝身上那就太悲哀了。

所以,别人的故事我做不了主,但在自己的故事里,我不愿意。

哪怕有一些朋友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