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最近主要是发挥地头蛇的功用,一来领路,二来诱敌,本来底子就差,唐军也没工夫操练他们。于是,今日阵战,就属这两阵最为混乱。
排阵时,特意将他们排在两边,防的就是他们乱跑乱动。
咳,这走得栽栽歪歪,着实让小屠子大皱眉头。
还是欠练啊。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可站在队伍的最前排,不过他今天是站在了步兵的阵线里。
这是怎么回事?
本来他是骑兵不假,但这次西征,郭教练搞搞新花样,来了个全军大轮岗。普通士兵也就罢了,军官想升迁就必须在骑兵、步兵乃至辎重、工匠等各部门轮一圈。并且,轮转期间是降一二级任职,待考核合格才能升迁。
王可积功已是副将,只因为还想进步,就被轮到常捷军二都做步兵。又因他没干过步兵,所以被下放到第十五大队做队头,连自己一共管着五十个兵。
按军律,队头要站在第一个,冲锋要带头,后撤得垫后。
弟兄们跟我上!这并非后世的先进经验,至少在唐军,这是基本操作。
而且主将阵殁,从者皆死,本来也是唐军的优良传统。认真说起来,朱三哥的所谓跋队斩,也并不是什么新发明。
只不过呢,安史之乱以后大唐乱得一批,很多规矩都不讲了。
世风日下,风气败坏。
总之,王队正就孤零零站在了常捷军二都十五大队的第一个。
在他身后,是扛着队旗的旗手与左、右护旗手共计三人。
再其后,共计有五排四十五名队员,成梯形排列,首排七人,每排多一人,至第五排为十一人。
站在最后的是负责执行战场纪律的副队头,抱着陌刀背着弩,就看谁敢逃跑。
唐军率先发动,御弟哥哥阿咄欲感觉被烙铁烧了腚,登时就窜了。
一两年前唐军突至删丹城下,阿咄欲曾临危受命率兵迎敌。彼时唐儿便是每阵必先出手,一副不将回鹘儿郎放在眼里的做派,他就感觉很受侮辱。
如今唐军又是如此?
是可忍孰不可忍。
御弟哥哥恨恨一挥手,也将大军压上。
做了上百年的唐协军,回鹘人对唐人也算知之甚深。不就是仗着马好甲好特别有钱么,可是回鹘也今非昔比啦。
上次唐军一路败走,就是回鹘人实力的体现。
那一战,御弟哥哥他们得了铁甲数千,收获可谓不小。
回鹘本就广蓄军资,养了多年,这三万大军绝非两年前浑浑噩噩被人欺负的模样喽。别的不讲,就这五千铁甲步人,阿咄欲自忖就不比唐儿逊色。
御弟哥哥早想好了,三万人堆上去,压也压死唐儿,让你玩得花。
面对唐军,回鹘人确实够胆,同样全军压上,两翼的骑兵缓缓拉开阵仗。
这是就准备一波流干了?
小屠子准确地把握了敌军的意图,手心亦不免有些发热。过万将士,生死可就是在他一念之间啊。
略略观察了敌阵,左右两路应该都是骑兵冲突,但是中路么……
胡儿这是想玩步骑协同么?
小屠子牙根咬了又咬,心曰,好,想玩,爷爷就陪你耍耍。
传骑飞速驰下高坡,同时旗鼓变换。
“变阵,变阵,听我口令!”王可王队头刚刚走了五十步停步整顿,便听见副队头郭雀儿在后头扯起嗓子吆喝变阵。
趁着整顿的空档,王可队头连忙仔细辨明了旗号,左右确认了位置。
他们这个十五大队,是重甲步槊手,即铁甲长枪兵,或称铁甲步人。本来,他们是在阵中的第三排,前面第一排是六个大队的弩手兼陌刀手,第二排是六个大队的弓箭手兼刀盾兵。
等到再次起行,唐军的阵型就开始变化。
其中,第一排六个大队的弩手兼陌刀手开始向里靠拢,每三个大队,以一前两后组成一个三角形的组合,前后两重。也就是前面成了两个三角形的军阵,每阵一百五十人。都是身披重甲,持陌刀,负劲弩。
原在第二排的弓手亦如是。六个大队形成两个三角形的组合,每阵一百五十人。亦身披铁甲,持长弓,负刀盾。
配合阵型调整,本来站在第三排的王可率部加速,跟在左侧第十三、十四两个大队身后,趋前站到了前面弩手的左侧。
就在行进中,二都已经迅速完成了横阵向纵队的变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