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沙盘预演

经过王小飞和诸位重臣的测算和谋划,眼下布置在西北的常规兵力,已经和西夏国的军力旗鼓相当,可堪一战。

再加上军械所新造的破城利器,攻城拔寨,当无问题。

这种新式武器,便是硕大的铸铜巨炮。

掌握了火药技术,枪炮的出现,只是个时间问题。

而相较于对精细度和冶炼技术要求较高的枪,大炮的要求,就没那么高。

眼下大梁帝国军队需要的,并不是高精度的火炮,而是威力巨大,能发射石弹,将夯土城墙摧毁的巨炮。

这种东西只要堆量,还是容易做出来的。

当然,在最开始的时候,经常出现炸膛的现象,后面经过更换材料,多次试验,才最终定型。

主要采用青铜材料,也就是铜-锡合金,用来铸造巨炮。

为了保证威力,炮身的重量足有14吨,炮口的直径有2米,能站一个人。

填药之后,能将600斤重的巨石,发射到1000米外,厚重的夯土城墙,不是它的对手。

如此巨物问世之后,依托坚城进行防守反击的战法,面临淘汰。

唯一的缺点,就是过于笨重,难以运输。

为了解决运输难题,中央国防部经过研究,直接将铸造工匠和原材料运送到了西北前线,在当地进行铸造。

在真实作战场景中,此物主要是在围城时发挥破城的功效。

坚城的陷落,会对敌军的抵抗意志,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除了重炮的铸造,能够用于野战的轻型火炮,也开始了初步研制。

这种炮发射的是十几斤重的石弹,主要用于人员的毁伤。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精度自然是无法保证,需要连片连片的发射,才能保证效果。

当然炸膛这种事情,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没有质量保证的时候,只能靠数量来堆了。

……

战争虽然要打,但却不是现在。

原本的计划之中,灭夏的前期准备,需要五年时间。

为了确保胜利,再多个一两年,也不是不行。

眼下既需要整治水患,又要与民生息,对外征战可以先放一放。

而且西夏国一旦被平灭,如何安置西夏国的俘虏,如何对西夏的国土展开有效占领,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问题。

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西夏,王小飞准备在吴用他们忙完水患事宜之后,召集所有的中枢重臣,来一次大战之前的沙盘预演。不仅要讨论作战,还要讨论战后的国土纳入和重建工程。

如果沙盘预演顺利,则如期展开灭国之战。

如果沙盘预演不顺利,那就再等两年再说。

黄河秋汛终于结束了,虽然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还是死了不少百姓。

但与北宋末年的那几次水患相比,真的不算什么。

好在各处产粮地的粮食已经收了上来,再加上高粱作物的广泛种植,受灾地区活下来的百姓,倒也不至于没有东西吃。

经过一个冬天的休养和重建,受灾的几处县治,便能够恢复部分元气了。

进入十一月份,天气逐渐变得寒冷起来。

在西北前线的鲁智深、武松、岳飞、张清、韩世忠,被皇帝召回济州府。

而老将种师道,还是首次进京面圣。

一番宴请之后,大家也都熟络起来。

十一月末,在中央国防部办公的武安殿内,包括皇帝、中书令、国防部长等大员在内的数十位帝国精英,开启了第一轮对夏作战的沙盘预演。

由国防部长卢俊义担任大梁军队的主帅,统领马步军兵共五十万,其中骑兵十万。

而老将种师道,则担任敌方西夏国的假想主帅,统领马步军兵共四十万,其中骑兵二十万。

上述兵力,也是目前双方能够投入到西北战场的所有兵力。

当然,大梁如果极限动员的话,还能拉出来更多人,但没有那个必要。

敌方的粮秣、装备、民夫,也按照目前侦查到的实际情况,进行配备。

除卢俊义之外的十七位帝国元帅,给种师道派过去七位,自己留下十位。

数十位帝国大将,则给二位对半分了。

分派完毕之后,两拨人马走出武安殿外,各寻了一处地方,开始各自的用兵和谋划。

他们的行动,由门下省的郎官们传入武安殿内,经吴用、闻焕章、萧让、陈寓信等人分析得失,判断战场的成败归属,再将最新情况告知卢俊义和种师道。

大梁帝国皇帝王小飞一声令下,攻夏沙盘预演正式开始。

卢俊义率先出招,五十万大军齐头并进,攻入西夏国领土之内。

西夏国早早就侦得了风声,将边境的党项居民内迁,各种物资也集中到了城池之中。

同时铁骑四出,企图利用骑兵的优势,沿途骚扰梁国大军。

卢俊义不为所动,五十万大军依旧是紧紧贴在一起,加上后勤辎重的几十万民夫,宛若乌云催城一般,缓慢地向着西夏国重镇夏州挺近。

……

种师道得到武安殿传来的情报,在地图上标出梁国重兵集团的位置。

“夏州,卢元帅的目标在夏州。”

“奇怪,他们为什么走得这么慢?”

种师道眉头紧皱,突然问道:“他们的骑兵在哪里?”

朱武指着梁国的后勤辎重集团:“所有的骑兵,都在保护后勤,断粮道的话,不太容易成功。”

种师道思考片刻后,朝卢俊义的先头部队指了指:“命令,骑将林冲、徐宁,率十万铁骑,冲击大梁国前锋部队,挫敌锐气,使他们整个集团停下来!”

“骑将董平,率一万铁骑,袭扰敌方粮道!”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