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
这一段是广泛地说明整个三界六道众生的依正二报的香味。
“及诸众生香”,这讲到欲界的正报。正报有男人、女人,虽然“说法者远住,闻香知所在”。因为男人跟女人业报身不同,所以他释放的香味也不同。他能够分别地知道,这是男人,这是女人,及他所在的处所。
大转轮圣王,这个是大福报的国王,统领四天下。小转轮圣王就是统领三天下、两天下、一天下的这种小国王。以及他的群臣,以及他的王子,种种的宫人,这个鼻根清净的法师都知道这些大国王、小国王、他的眷属,他们福德大小不同,所释放出来的香味不同,处所也不同。
“身所着珍宝”,转轮王身上的珍宝释放的香味,以及藏在地中的宝藏,以及转轮圣王他的夫人、他的宝女,这个法师“闻香知所在”,也知道他所在的各种处所,透过香味就知道他的处所。
“诸人严身具”,这个转轮圣王跟他的夫人、眷属身上戴的这种庄严的资具,比方说衣服、璎珞,以及他身上所涂的种种香,“闻香知其身”,从香味当中就知道这个人的身体是处在哪一个方向,哪一个处所。
“诸天若行坐。”诸天他有时候是坐,听法;有时候是各种的行动;或者是游戏;或者是彼此间作种种的神变。持《法华经》的这五种法师“闻香悉能知”,知道这个诸天的各种行动的变化。
或者是人间“诸树华”,在这个人世间有各种的树花果实,或者是人世间在做饮食的时候,有乳酪做成的酥油所释放的香味,这个五种法师在他的处所“悉知其所在”,也了知这个香味是从哪里来的。
或者是在深山,人烟稀少的深险处,有栴檀树花开的时候,以及在深山当中有少数的人居住,“闻香悉能知”。这个五种法师也能够从香味当中,明确地知道这些栴檀树花,这些住在深山的众生他的明确的处所。这个地方就表示这个鼻根跟意根是相通的。
或者是在三界最外的铁围山的广大海水当中有一个小岛,这小岛当中住了一些少数的众生。那些众生的善根、福德的多少,这种五种法师“悉知其所在”,知道他的善根、福德以及他所在的处所。
“阿修罗男女”,阿修罗是男丑女美,跟眷属彼此在斗诤或者游戏的时候,他也知道这些阿修罗是在什么地方活动。
或者在“旷野险隘处”,特别凶险的地方,有狮子、大象、老虎、狼群、野牛、水牛,这些他都知道,“闻香知所在”,知道这些动物各在其相应的处所。
或者有女众怀孕。女众怀孕,她不知道以后这个胎儿是男是女,是无根的,没有男女根的。或者是非人,她可能怀的是精灵、鬼神,不是人类。这五种法师到她的前面闻一闻,就知道,哦,这个未来的胎儿是怎么情况,是男胎是女胎,或者是无根的,或者你怀的是一个精灵鬼神,他都能够了解。“以闻香力故”,对于怀孕的女众,他只要闻一闻她身上的味道,就知道这个人怀的胎儿未来能不能够成就,她未来能不能够安乐地产下福德之子,闻她身上的味道就知道。
“以闻香力故”,他也能够知道男众、女众心中的坚固的念想。我们每一个人打很多妄想,但是有些妄想是特别坚固的,就是你“数数现行、深生好乐”,就个人的习气。这种习气可能是贪爱的习气、愚痴的习气、瞋恚的习气,每一个人烦恼轻重各自不同。或者有些人是修了各种善业,是修持人天善法的、修空性的、修菩萨功德的。这个五种法师只要靠近你,闻闻你的味道,就知道你的烦恼是什么粗重,你的善根的厚薄,你修过什么善业,他全部能够了知。
“地中众伏藏”,有些人,大福报的人,把珍宝藏在地里面。有哪些宝藏呢?“金银诸珍宝。”用铜器把它装起来,埋进大地很深。这个五种法师在禅堂打坐的时候,“闻香悉能知”,就知道这个珍宝的贵贱、各种处所,都知道。
“种种诸璎珞”,国王、大福报人身上挂的璎珞,没有人知道这个璎珞真正的价值。而这五种法师,“闻香知贵贱,出处及所在”。
这以上就是广泛地说明,六道众生由于心态的不同、业报的不同而释放出不同的气味。而这个五种法师“闻香悉能知”,他有这样的判定功能。这讲到六道的众生。
这以下讲诸天的香。
天上诸华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质多树 闻香悉能知
天上诸宫殿 上中下差别
众宝华庄严 闻香悉能知
天园林胜殿 诸观妙法堂
在中而娱乐 闻香悉能知
诸天若听法 或受五欲时
来往行坐卧 闻香悉能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天女所着衣 好华香庄严
周旋游戏时 闻香悉能知
如是展转上 乃至于梵世
入禅出禅者 闻香悉能知
光音遍净天 乃至于有顶
初生及退没 闻香悉能知
这个地方讲到欲界诸天。
比方说欲界的忉利天,“天上诸华等”,在忉利天有各种的曼陀罗花(就是适意花),曼殊沙花(就是柔软花),或者波利质多树(就是帝释正殿前面的缘生树)。它们释放的香味,这个五种法师“闻香悉能知”。
“天上诸宫殿”,这个宫殿随他福德的大小有上中下三品。宫殿的质量,“众宝华庄严”,都不一样。这个五种法师也是一样,对各种宫殿的各种的材质,质量的好坏,也是“闻香悉能知”,知道它的贵贱、好坏的差别。
天上园林,忉利天有很多的花园,当然最殊胜的是他的胜殿,华丽殊胜,就是帝释跟诸天人天女游戏的地方。“诸观妙法堂”,这个妙法堂因为特别的高大,它能够远望,远观,所以这个妙法堂叫做诸观,就是形容它高大。帝释是在妙法堂说十善业,所以在胜殿的娱乐,在妙法堂的说法,也是“闻香悉能知”,知道它的差别的情况。诸天在听十善业的时候,或者是享受五欲的时候,他的各种的行住坐卧的行动也是一样,五种法师“闻香悉能知”,知道它的差别情况。六欲天的宫女所穿的衣服,随其福德而有各种的差别的庄严,乃至于彼此游戏的时候所释放的香味,也是“闻香悉能知”。
“如是展转上”,从欲界诸天到了色界的初禅。色界天人虽然有报通,这个果报的禅定,但是他有时候入禅,有时候出禅。这个五种法师也知道这个禅定的人是出禅了,是入禅了,他能够知道这个禅定的浅深跟他的出入的情况。二禅的光音天跟三禅的遍净天,乃至于色界的四禅的有顶天,他是刚刚出生或者即将退没,这个五种法师闻闻他的味道就知道他的天福的厚薄。他是刚来的福报还很多,或者这个人福报享尽了即将退没,他都能够知道,因为他释放的味道是不一样。
这个地方,蕅益大师说,鼻根,经文当中特别强调它的圆融性。我们看前面的眼、耳、鼻,眼根跟耳根强调它的周遍,周遍十法界。但在鼻根,特别强调它的六根互用。蕅益大师提出五个例子。比方说,第一个,闻香。他能够知道这个装饰的璎珞物品好坏贵贱,他也可以辨别天宫的各种不同的庄严,所以鼻根有眼根的作用。比方说他闻香知道菩萨在诵经说法的内容的差别,所以他这个鼻根有耳根的作用。他可以知道,哦,他是在诵经,他是在说法。比方说闻香能够知道酥油的贵贱差别,这是表示这个鼻根有舌用,它有舌根的功能。比方说闻香能够知道诸天是在游戏,或者入禅出禅,表示他这个鼻根有身用,就好像跟他接触一样,鼻根有身根的作用。第五个,他闻香能够知道这个人修善或造恶,福德的差别,所以这个鼻根有意用,就跟他心通一样,鼻根有意用。所以这个地方讲六根互用,这段经文特别强调六根的圆融性,六根互用。
我们看第四段的圣贤香。
诸比丘众等 于法常精进
若坐若经行 及读诵经典
或在林树下 专精而坐禅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菩萨志坚固 坐禅若读诵
或为人说法 闻香悉能知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众而说法 闻香悉能知
众生在佛前 闻经皆欢喜
如法而修行 闻香悉能知
这个地方讲到四圣法界。
先看声闻众。“诸比丘众等”,这个声闻众修四谛法,精进修习无常、苦、空、无我,他可能在打坐,也可能在经行,或者在诵经,或者在山林树下(这个山林树下指的是辟支佛)修高深的禅定。那么受持《法华经》的这个五种法师,“悉知其所在”。他知道,哦,这个深山有哪些比丘、哪些辟支佛、哪些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的圣人在那边修行。为什么他知道呢?“闻香悉能知”,知道他的处所。
他也能够知道菩萨。菩萨安住菩提心的时候,可能是坐禅,可能是读诵经典修观慧,或者为人说法。他也能够知道菩萨在哪一个地方说法,在哪一个地方住世。
他甚至于可以知道“在在方世尊”,现在十方诸佛,这些为一切众生所恭敬的诸佛,他以大悲心而说法的时候,“闻香悉能知”。这个五种法师能够透过鼻根知道佛陀在什么地方说法,说了什么法,所以这个六根清净的法师,他能够快速地进步,因为他随时能够跟佛陀相应,而听佛说法。
“众生在佛前,闻经皆欢喜。”佛陀说法的时候,有哪些众生的善根成熟了,听懂、信解欢喜而产生随喜,甚至于如法修行,这个五种法师也是“闻香悉能知”,知道哪些人得到真正的受益。
我们看最后总结。
虽未得菩萨 无漏法生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是持经者 先得此鼻相
这个六根清净位的菩萨,虽然没有成就真正的无漏的法身,没有法身产生的这种清净的鼻,他还是一个清净的肉鼻,还是业报身,但是他在六根清净位就有这么一个广大的妙用,周遍圆融的妙用。
这段经文蕅益大师说,为什么佛陀在鼻根的时候把它开得这么广?为什么?他突显一件事。蕅益大师说,因为从业报来说,六根里面鼻根跟舌根功能是最低劣的,所以你看外道禅定修神通或者二乘人修神通,他绝对不可能修天鼻通、天舌通,不可能。神通只能修四个:眼根,天眼通;耳根,天耳通;第三个,意根,他心通;第四个,身根,神足通。因为鼻根跟舌根的功能太过低劣,你怎么修,修不起来。只有修《法华经》可以让它超越业报,就是蕅益大师说的,“正显圆通妙性,实无优劣”。
就是,你今天在业报当中刻意去修神通,没有用的,因为鼻根跟舌根的功能就这样子了。因为鼻根只能知香、通息,其他没有什么功能,你怎么修?但是修圆通的人,因为他回归一念心性,所以真如法性是不受业报影响。所以佛陀在鼻根,特别讲到鼻根通于其他的五根的圆融性的妙用。
当然,这五种法师,他能够成就六根清净,会归说出来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要有中道实相的理观。而中道实相是怎么来呢?当然是听闻学习。中道实相跟空观不一样,空观你不一定要学习。你看辟支佛,他在深山里面“春观百花开,秋睹黄叶落”,他也能够体验到世间是动态的。动态,他就知道无常。无常,就知道人生不能掌控。你怎么掌控呢?所以他就知道无我。所以修空性不需要什么传承,不需要。
但是,即空即假即中你永远想不出来,这叫不思议境。你的内心能够操作到离一切相又即一切法,你永远想不到这个道理,只有佛陀出世。所以你听闻《法华经》以后,先掌握一种中道的观慧: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即空;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即假。其实你不用向外追求,你自己的内心就会给你各种的安乐、各种解脱、各种的菩提。所以追求没有用,快乐是修来的,菩提也是修。你只要去修,你的真如就会回报你。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跟你追不追求其实没关系。所以第一个,你有内观的善根。
但现在有个问题:中道的实相它很难相续,因为我们长时间都是对立。我们凡夫是这样,我们一开始是一直追求追求,直到踢到铁板,痛苦的时候,开始排斥。要么就是极端的着有,要么就是极端的偏空。所以,你要我们突然间走中道,禅宗讲一句话,相续也太难。
这很难相续,那怎么办?佛陀有无量的方便力。佛陀说,你去读诵。你没办法相续,没关系,你就老老实实地把《法华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诵。佛陀的“清净法界等流正法”,佛陀的文字般若进入到你的心中以后,它自然会带动你的观照般若,而引导你进入实相般若。相信佛陀的文字。就是,我一开始不能独立地去观照,你可以用佛陀的文字引导你,至少《法华经》的传承还在,你不断地读诵、不断地读诵。就是,内在的观照力、外在的净法熏习力,最后的结果就是六根清净位。就这样来的。
好,我们今天先上到这里。向下文长,付在来日。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