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攻略社会主义国家2

只有很少的人会结伴在东柏林的街头闲逛,倒是有些好奇的东柏林市民会主动上前和这些中国工人聊上几句。东柏林的街道显得有些冷清,路灯在昏暗的夜色中投下斑驳的光影,仿佛也在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孤独。

“嗨,你们是从中国来的吧?”一位东柏林市民用略带生硬的英语问道,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是的,我们是来帮忙修缮那栋大楼的。”一位中国工人微笑着回答,虽然他的英语也不太流利,但足以表达意思。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群中国人中只有极少数几个人会德语或英语。语言的障碍像一堵无形的墙,将他们隔开。德国人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工人,却找不到合适的交流方式。

“真是可惜,他们看起来很友好,但就是没法好好聊聊。”一位德国人摇摇头,有些无奈。

在德国人看来,这群中国人似乎有些与众不同。他们既不去咖啡厅喝咖啡,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晚上也不去酒吧喝啤酒,放松身心。这让习惯了热闹夜生活的东柏林市民感到有些意外。

“这些中国人真是太无趣了。”一位酒吧老板抱怨道,他原本还期待这些工人能成为他的新顾客。

不过,这群中国人在工作上的表现却让东柏林市民刮目相看。他们正在翻修的那栋老旧而破败的房子,在几个月的时间里,逐渐焕发出崭新的面貌。工人们手脚麻利,效率极高,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推动着他们。

“看啊,他们把那栋楼修得像新的一样!”一位东柏林市民惊叹道,他每天路过这里,都能看到明显的进展。

而且,他们还给那栋大楼刷上了色彩鲜艳的外墙漆——中国红。这种鲜艳的颜色在柏林这座满城冷色调的城市里显得尤为醒目,仿佛是一抹温暖的火焰,照亮了整个街区。

“哇,那栋红色的建筑太特别了!”连西柏林的群众站在高楼上向东柏林眺望时,都能一眼认出那栋建筑。它就像是一座孤独的灯塔,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对于这栋大楼的用途,柏林的居民们纷纷开始猜测。毕竟,这几个月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中国工人在这儿忙碌,却不知道这栋楼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国的大使馆。”一位东柏林市民猜测道,他觉得这栋楼的规模和位置都很合适。

“别傻了,中国的大使馆早就有了。”另一个人反驳道,他觉得这个猜测有些荒谬。

“要是中国人要换新的大使馆呢?”被反驳的人不服气地说。

“不可能,苏联的大使馆都没这么大。”有人立刻反驳,他觉得这个想法根本站不住脚。

“这栋建筑大得足够当一个大型学校了,之前苏联军队几千人驻扎在里面都有富余。”有人补充道,他觉得这栋楼的规模确实惊人。

“那会不会是兵营呢?”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猜测,因为这里从前是盖世太保的地盘,修建兵营似乎也说得过去。

“不可能,苏联在这儿驻扎的士兵都迁走了,怎么可能还会在这儿。”又有人反驳道,他觉得这个猜测也不靠谱。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栋中国红建筑引起了许多柏林市民的猜想。他们都在猜测,这建筑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在这个年头,大家没什么娱乐活动,八卦反而成了一种很好的消遣方式。柏林的居民,不论东西,都在讨论这栋建筑的用途。

一直到了圣诞节的一天,这栋中国红建筑前飘来阵阵令人着迷的香味。孙师傅这辈子做菜从没这么心虚过。他只是天津街头一个做小吃的师傅,这辈子也没登上过什么大雅之堂,就在街边炸炸麻花、炸糖糕。可现在,他却和一众其他的街头小吃师傅被国家派来柏林,给一群外国大胡子展示中国小吃。

孙师傅和其他绝大多数这个时期的中国人都一样,有着一种对外国人的莫名不自信。这种不自信还真不能怪孙师傅,说他没有骨气也不对。毕竟当年天津卫有多少洋人在那儿耀武扬威啊。孙师傅今年48岁了,他人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对洋人低头哈腰。那时候,中国人民在洋大人面前,连条狗都不如。孙师傅早就学会了向洋人低头,不然的话,他一个普通老百姓,怎么能在那纷乱的时局中活下去呢?

国家解放后,国家提倡人人平等,像孙师傅这种从前在街头做小吃被各种人欺负的小商贩,也算是能堂堂正正做人了。不会再被黑警察或者是天津街头的地痞流氓收保护费、砸摊子。新中国的志愿军也在朝鲜战场上把美国佬打得屁滚尿流。可这些事情,孙师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街头小商贩,却很难切实感受到。

“胡翻译,你说咱这东西他真的有人爱吃吗?都说外国人嘴刁得很呢。”孙师傅非常没有底气地向旁边的一名年轻翻译问道。

胡翻译是大使馆安排在这儿的工作人员。其实他心里也不是特别有底,因为上面这次说是要给中国百货展览造势,所以提前一个星期在东柏林搞什么中国小吃街。从国内找了上百名各种各样街头小吃的师傅来东柏林筹备搞展览。说真的,这么多人从国内跑出来,每天的外汇开销可不是个小数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面安排了,我们只能尽力而为。”胡翻译无奈地笑了笑,他心里也有些忐忑。

有的同志心眼倒是不坏,但商业眼光基本等于没有。他们觉得搞这样的小吃展览没什么意义,纯粹是浪费外汇。没办法,这年头大多数人对于商业的概念理解得并不够透彻。有时候,人淳朴是一件好事,但过于淳朴就并不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了。因为很多人并不懂,做生意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那就是欲要取之,必先予之。

很多同志觉得搞这些街头小吃展览特别没劲,尤其是相比较现在的中国人而言,德国人的生活水平这么好,他们能看得上咱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