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济方无心整合、筹办南洋水师,是有原因的。
虽说奉旨办水师,名正言顺,还可以或多或少的得到清廷的拨款。
但这也等于把权力,交还给了朝廷,将来定然处处受到制约,难以长久。而且在运用上,也会丧失自主,影响谋划之事。
如此,已有的商团水师营又该何去何从,人员该如何安排,皆是弊病。
再加上,清楚南方各省海防之乱状,早已在内心中放弃了大清的陈济方,才不愿趟这浑水呢。
于是他上奏朝廷,罗列了南省的诸多弊端,南洋水师筹建的不易。
最后顺水推舟,建议朝廷先集中力量发展北洋。而南方可以先维持现状,待北洋成军之后再作议论。
朝廷对此虽略有诧异,但考虑到财政负担由此可以减轻不少,也就乐见其成了。倒是李鸿章听说后,心里甚是高兴。
当然,不办南洋水师,并不等于商团水师营自身不作发展。
经过数年的艰苦努力,白手起家的水师营,在装备了一批自建的战舰后,已经初具规模,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海防人才。
但从零开始仅仅依靠自建军舰,不可避免的存在技术起点低,所造舰只样式陈旧,设计思路落后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又志在海防建设,外购先进的新式战舰也就势在必行。因此自同治十一年起,陈家兄弟便悄悄的开始了,相应的准备。
而日本侵台事,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清海防筹议,则成为了购舰的真正契机。
这不但促成清廷,开启一轮外购军舰的活动,也同样推动了陈家兄弟运作已久的购舰进程。
与北洋等地,购入用于守卫海口的“蚊子船”不同,水师营有舰队运用的经验,认定能够远海作战的战舰,才能真正满足海防的需求。
而此时世界海军最新型的远洋战舰,主要有铁甲舰和巡洋舰两种。
铁甲舰无用多说,是海战中的核心,列强海军的中坚。购买铁甲舰,是大清海防建设者们,梦寐以求的夙愿,当然也包括陈家兄弟。
但铁甲舰作为海防重器,造价十分昂贵,还需要扩建基地,有其他辅助舰船与之配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