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朝归倭附(十二)前车之覆

大明元辅 云无风 2281 字 25天前

当然,因为京华纯军舰的造价其实远高于民船,所以宝船的单舰成本还是比京华军舰要低很多的。这里的造价差异之中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在于京华军舰上价格高昂的火炮非常多,所以主要是火炮大大拉高了造价。

另外,造宝船用工多是军匠,给工钱自然比高务实名下的商业造船厂低;造宝船的木材很多事直接在军屯地砍伐,成本约等于只要运费,也比高务实拿到的低得多。

但即便如此,罗登懋着《三宝太监西洋记演义》仍然这样写道:“这个船数?多,制作?细、赞??大,须是支动天下??三省钱粮来,?才够?”。

所以高务实现在的船能卖这么贵,一来是成本的确比朱棣高得多,二来是海贸的利益的确太大,参与海贸的豪强巨富并不怕成本高点。

?是采购物资成本。郑和下西洋虽然带有“宣威海外”的重要使命,但是与海外各国做?意采买货物也是重要任务。为此,在船队出发之前,朝廷必须大量采购瓷器、丝绸等货物。

虽然朝廷并没有通过市场议价的?式进?采购,往往采取低价采买的?式盘剥各类?匠——这也成为日后下西洋?动被人诟病的重要诱因。但是,单单采购巨额货物本身,就已经是?笔巨大的开支。

三是对海外各国和随船官兵的赏赐。在远洋航?中途中,郑和遵照朝廷旨意,会对承认朝贡关系的属国进?封赏。?如《奔?堂别集》就记载了永乐三年朝廷对占城国王的赏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赏赐占城国王黄金百两,?金五百两。六年,?赏赐黄金百两,?金五百两,锦绮纱罗五?匹,彩绢百匹。”

此外,由于海上航?任务艰巨,时间总是长达数年,随船官兵人员损耗较大。为了激励将???,在每次航?归国后,皇帝还要对船队官兵进?大规模的赏赐。如永乐九年就?次性赐“钞??万锭并彩币等”。

根据《论郑和下西洋》?书中的考证,仅是低级船员,每人的赏赐就有10锭,以舰队每次出?数万人的规模来计,光是银两赏赐就至少达到甚至可能超过30万锭(一锭并非只有一两)。

从上述两?面可以看出,在永乐时期,大明五征蒙古,四征交趾,?疏通运河并大修北京城。这对于?个刚刚经历过“靖难”内战的国家??,其耗费是难以想象的。

推?下西洋花费更是?笔?底洞,如果朱棣只是?个单纯好大喜功的皇帝,那么他的确可能做出下西洋这样的炫富之举。

但是,要考虑到下?次西洋耗费的人力物力巨大,这样花钱买面?的事情顶多也只会??两次,?不是在永乐朝连续下西洋六次之多——这已经不是好大喜功能解释的了,只能说除非朱棣是个神经病。

然而神奇的事情来了,据史料记载,虽然面临巨额开销,再考虑到郑和下西洋时“靖难之役”带来的国内战争创伤尚未完全消除,可是终永乐一朝,大明朝廷的财政状况居然都没有恶化。

“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趾,北征沙漠,资?未尝乏。”——《明史·黄福传》

这就奇哉怪也了,在国内财源没有得到有效拓展的情况下,大明大肆花钱却没有出现财政危机?

很显然,唯?合理且可信的解释,就是郑和下西洋从事的贸易活动给大明带来了巨额的经济利益。正是这种经济利益,维系了朱棣在位期间的巨额花费。

?且据陆从东主编的《静海沧桑》?书初步核算,以郑和下西洋为特征的明初海外贸易开放政策,给大明朝廷带来的巨大财富至少是“白银千余万两,黄金三?万两”。

这就是高务实认为的“获利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