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流浪吴藩

之前数次危机,吴王本人都是化妆成教士逃跑的,都已经有经验了。之前最窘迫的时候,也被迫投靠过修道院,靠人家的慈善施舍填饱肚子——在欧洲,修道院避难,也是一种传统,所以修道院的人看到他神态气质不像普通人,就认为是个落难贵族来投奔,专门招待了他,让他在那边住了一段时间。

为了平复心情,打发无聊时间,那个时候,他也读了一些入门书籍。起码,是了解这边宗教的基本情况的。

因此,这种情况,他很快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开始调解矛盾。

吴王指出,宗教上的事情,应该仅限于宗教层面解决。这种事情,不应该和争田的事情挂钩。双方教士如果对于教义问题不服气,可以自行辩经;如果还不能说服对方,他可以出面,邀请几位有威望的神父当裁判,让大家在公众面前,举行辩经大会,两边愿赌服输就行。

至于田地的情况,吴王认为,山林属于国家,不属于土司和豪强。阿勒曼尼地处偏远,平时的情况,朝廷管不了,但既然纠纷出现,要好好解决,就得有规矩。

之前,土司们之间那些乱七八糟的合同协议,都没有得到朝廷许可,其实都是不作数的。以往,因为没有直接妨碍朝廷编户的居民,所以也没人管。但如果产生冲突,当然应该以朝廷为准。

所以,只要两个村子,承认朝廷的权威,就应该按照朝廷的规矩。开垦的田地,应该属于开垦人所有。如果他们乐意遵守这个规则,吴王府这边会派出人手,帮忙把田界厘清,立下界碑、记下图册,就可以了。

为了让他们信服,吴王还让手下拿出一本资料给他们看。那个册子,是这里往西,一个村庄的图籍。

吴王解释说,他这些年,在民间活动,招揽义士辅佐自己,期间干了不少这样的活。村庄内部、村庄之间的冲突,已经见得多了。

很多时候,把事情说清楚,才是消除和预防矛盾的办法。所以,遇到这种问题,他都会建立村民的簿册,和每家的田亩分布。村里自己留一份,他这边留一份,以备下次查阅。

这些年,他一直到处跑,没法把所有的资料都带着,要不然也太重了。所以,离开一个地区之前,就会划定一块区域,留下几个心细稳重的人,专门负责管理这一片地区的资料。他不在的时候,这几个人就会代替他接待村民,处理这些日常的杂事。

而这一带地区,他之前还没亲自来过,所以才把资料都随身带着,正好给大家当例子看看。如果大家觉得没问题,就也这么订立图籍,趁这个机会,把田产捋清楚,也省得今后不断重复相似的问题了。

大家一听,都觉得挺有道理,这个方法看着确实靠谱。虽然具体边界,还是得讨论,说不定还得争起来,但至少大家有个解决的思路了。

他们也学着之前的样子,感谢了吴王,随即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