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题,就是下一次分发利润的时候,记得不要给我带宝钞。”
朱棣面露疑惑,听着陈羽这特殊的要求,并没有放在心上。
从洪武时期开始朝廷就以宝钞为主,对白银的流通有着严格的限制,并且禁止民间用金银进行交易。
靖难刚刚结束的永乐初期,朱棣为了弥补国库空虚,也是大力推行大明宝钞作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甚至试图通过朝廷颁布惩罚策略来保证宝钞的流通。
但是效果极差,也不知道为什么。
根据锦衣卫调查来看,无论百姓还是士绅阶级,都对大明宝钞非常排斥。
他们无一例外选择避开宝钞,大明选择白银或者碎银进行交易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陈羽拒绝宝钞,那就是与其他人一样也选择白银了。
朱棣心中虽然有些不愿意,但对待大才,他愿意给一些特权。
“陈兄弟放心吧,这点要求我还是可以满足,等年底结算利润的时候,一定是白花花的白银。”
听见老朱这样说,陈羽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因他知道宝钞这东西,价值极其不稳定。
小额的几百两也就罢了。
可若是大额,如几千两、一万两,随便一点波动都不稳妥。
主打一个就是拿在手中不踏实。
陈羽与朱棣说完精盐生意之后,才想起被晾在一旁的郑和,急忙笑着问道:
“老马,我听说过几天大明舰队就要下西洋了,看来我们下次见面怎么着也要等个一两年啊。”
郑和拱了拱手道:
“所以我离开之前特意过来再品尝一下陈兄弟的手艺,以后在海上可吃不着了。”
陈羽闻言也不啰嗦,直接招呼着朱棣与郑和进店。
对于过几天下西洋,可身为舰队一员的老马能有时间往他这里跑,陈羽知道其中的原因。
古代士卒打仗前,军队中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会放假让士卒回家一趟。
而让士卒回去最主要目的并不是收拾东西与家人团聚,而是给机会延续香火。
因为上阵厮杀,很大几率要面对马革裹尸的结局,而这些士兵又正当年轻,很多人还没有成亲,或者还没有孩子。
如果一去不复返,那家族香火就断了。
在古代的传统观念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所以在这一天的假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为家族留下绵延后世的香火。
通俗点说,就是要留个种。
回到家中的士卒会在这一天里努力耕耘。
而下西洋可去的地方是未知的海面,自然也遵循了打仗前放假的规矩。
只是让陈羽没有想到的是老马回来的关注点竟不在家中娇妻身上,反而热衷于自己的美食佳肴。
出现这样的现象在陈羽看来只有两个原因:
小主,
其一:看来是个吃货没;
其二:家中已有子嗣,所以不担心。
但不管哪一种,陈羽今天总得露一手,他笑着说道:
“既然这顿饭是老马的送行宴,那我就带代你们吃点不一样的,保证老马走之前吃的痛快。”
只见陈羽带着朱棣与郑和一起来到了后院,宽敞的院子中央摆放着一张特制的桌子,那桌子显然经过二次加工。
桌面中央,一个圆形的大洞十分惹眼,而在这洞中,稳稳放置着一口自制的火锅。
火锅下方,是一个专门放置炭火的火盆。
随后,陈羽又手脚麻利地在桌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材,羊肉片、生鱼片、自制的肉丸、还有许多蔬菜等。
陈羽笑着招呼道:
“老朱、老马,都过来,我这个火锅保证与你吃的不一样。”
陈羽说话的同时,手上的活也没闲着,将秘制的火锅底料放了进去。
朱棣与郑和看着有些似曾相识的吃法,心中好奇。
只不过他们想法中似曾相识的吃法叫做‘暖锅’,字面意思即通过加热来保持食物温度,让人在食用时能够感受到温暖。
有着对陈掌柜厨艺的认可,他们对‘火锅’充满了期待。
不多时,
锅底的水开了,底料也完全化开,一股浓郁醇厚的香气从锅中迸发,迅速弥漫。
郑和闻道这样辛辣的香气,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陈羽将食材下入锅底之后,又分别拿了三碗特制酱料、几坛酒放在桌子上,解释道:
“这个就跟你们先前暖锅的吃法一样,只不过在我秘制底料与酱料下,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
陈羽在一旁解释着火锅的独特之处时,朱棣早已按捺不住,一把抄起筷子,开吃了。
郑和见朱棣动筷之后,也不再含糊,同样快速拿起筷子,吃了起来。
肉片刚从锅中捞出,还带着滚烫的热气,一边呼呼吹气,一边咀嚼,朱棣便直接送入口中。
“嚯,这也太辣了!”
“爽!”
朱棣喝了一大口陈羽倒的酒,声音中透露出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