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钱袋子虽然干瘪,但是宫人们见状,语气更加尊敬,嘴角的笑容也难以压制。
只因这里面装的并不是银两,而是货真价实的金豆子。
皇宫中大部分宫人都得过汉王爷的金豆子。
汉王爷不是皇帝的时候,就对手下人这么大方。
要是真当上了皇帝,那还得了。
所以,每每汉王爷想要向这些宫人打探情报的时候,那些宫人都会将自己所知道的告知朱高煦。
朱高燧的情报来自锦衣卫,而朱高煦的情报则来自皇宫中的大部分宫人。
至于永乐帝的贴身太监,朱高煦却是不敢染指。
他害怕朱棣揍他。
没错,汉王天不怕地不怕,就是怕他爹!
朱高煦和善的一路走来,和众人打着招呼,很快便来到了御书房外。
他深吸了一口气。
来之前已经想好了,让朱棣将太子的位置让他来坐。
但是站在门口,反倒有些胆怯起来。
要知道,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立下了汗马功劳,数次救朱棣生死之中。
朱棣为此还许诺过朱高煦:
世子多病,汝当勉之!
当时朱高煦感觉这是来自父亲的暗示。
如果他的兄长朱高炽因身体不好无法继承太子之位,那么自己就可以取而代之。
这种言语上的暗示,就像一张巨大的饼,让朱高煦充满了对皇位的憧憬。
于是战争中更加卖力。
毕竟之前是为了朱棣打天下,可是接下来是为自己打天下!
朱棣也确实朝着这个方向去做,赋予了朱高煦相当大的军权。
让他统领大军,在军队中树立威望。
等到燕王大军攻入南京靖难之役胜利之后。
朱棣也没有忘记对朱高煦的承诺。
给予了朱高煦诸多赏赐。
赏赐的王府规模宏大,配备了众多的侍从和资源,规格远超皇子待遇,明显就是奔着太子之位去的。
朱高煦一时之间,觉得自己距离太子只有一步之遥。
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一等就是两年!
从建文二年,一直等到了永乐二年。
才等来了朱棣宣布太子之位的消息。
朱高煦对此信心满满,毕竟之前朱棣可是亲口答应过自己,
‘世子多病,如当勉之’。
两年期间,自己大哥朱高炽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朱高煦知道,永乐帝要兑现承诺了。
可万万没有想到,永乐帝失信了!
太子确立了。
但不是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高旭被封为汉王,被安排到云南就藩。
好家伙,
他在靖难之役中立下大功,却要被封到偏远的云南?
朱高煦当然不干,于是一直拖延不肯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