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摇了摇头。
果然,还是一个倔脾气。
但是这样的倔脾气,能在治理财政上得到陈羽的夸奖。
倒也是一个人才。
朱棣走到夏原吉牢狱内办公的椅子上。
坐了上去。
看着户部的奏章,夏原吉批阅的有条不紊。
不由得点了点头。
能力没得说。
就是这个脾气……一言难尽。
朱棣调整了一下心情,再次问道:
“朕感觉你对朕有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恐怕朕自打坐上了那个位置以来,你对朕所做的事情都颇有非议吧?”
夏原吉想了想后,坚定的说道:
“臣以为陛下不应妄自菲薄,陛下所做之事桩桩件件都应该做,陛下登基以来一直都是以一个圣君的标准严于律己。”
“编纂大典,文教昌盛,欲征漠北,使沙漠尘清,今日里又准备筹备下西洋一事,宣扬大明国威,让天下知大明之盛,国威播于四荒,疏通运河。”
“这些事情,哪怕做成一件,都可以在史书上作为明君留名,可陛下竟然准备同时做成这么多事。”
“这样的理想与抱负,臣……反而不知该如何评价了,也不知后世之人应该如何评说!”
夏原吉的嘴,一连串再次指出了朱棣登基以来的所有问题。
直接把朱棣说懵了。
他收回进牢狱之前,对夏原吉产生改变了的想法。
也不能说没改变,毕竟之前都是明着说。
但这一次是阴阳着说。
朱棣气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朱棣看着夏原吉道:“说到底不还是质问朕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穷兵黩武,耗尽国力?!”
夏原吉脸上表情不变,道:
“陛下臣不是那个意思,臣只是觉得……”
“够了!”朱棣呵斥道。
听见朱棣让住嘴,夏原吉果断闭嘴。
朱棣看着这个狗皮膏药一样的臣子,心中不由得好笑。
但随后朱棣笑着说道:
“夏原吉心系天下百姓,可是你知不知道朝廷中目前有两个严重隐患。”
“只要这两个隐患在,那么大明百年之后将会陷入易子而食,生灵涂炭的场面,不知道你有没有看出来?”
夏原吉一怔,不明白朱棣所言何意。
他疑惑的问道:
“不知是何隐患?”
朱棣夏原吉耐心的先将宗室供养问题,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当朱棣用假设法估算到大明第四代的时候,夏原吉已经意识到了其中的弊端。
夏原吉双眸之中,满是震惊之色。
如果宗室供养问题不改,那么第八代,也就是百年之后,宗室人口将达到百万之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到那时候起,大明几乎一大半的税收都用来供养宗室俸禄。
那么国家该怎么办?
遇到干旱甚至是洪涝,还有多余的钱拿去抗震救灾吗?
夏原吉想起来他还准备出去之后,向朱棣谏言不要因削藩之事,再动刀兵。
可以采取建文削藩的经验,多给藩王一些好处。
在夏原吉看来,给藩王一些好处,总比打仗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