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朱棣明白如果没有好的计策,为了延长大明国运,只能削减那些宗室的俸禄。

那么藩王们一定会不满。

毕竟他们冒着如此大的风险,为的就是替自己与后世儿孙谋求一个荣华富贵。

可自己登基之后,不仅夺他们兵权,还要夺洪武年间定下来的朝廷宗室俸禄。

哪怕告诉诸藩王,继续采用朝廷供养宗室策略,百年之后,宗室会把大明吃垮。

可他们会同意废除这个政策吗?

当然不可能同意!

因为哪怕修改了宗室俸禄,谁又能保障大明的国运可以增加百年?

既然保证不了,

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的后世子孙,荣华富贵无忧无虑的享受大明三百年国运?

而且宗室虽然是皇亲国戚,但却有着诸多的限制,很多事情不能参与。

那么这种情况下,后世这些宗室子弟哪怕没有百万之众,有十几万人也是极其恐怖。

空有皇家宗室头衔,却处处受到限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大明崩溃了,他们有可能第一个拍手叫好。

毕竟,只要修改了宗室俸禄,天然的就站在了藩王对立面。

而那些藩王要是造反……

论武力,朝中有五十万中央禁军。

朱棣还真不惧怕任何藩王。

哪怕所有藩王联合起来,朱棣眼里也只是麻烦一点罢了。

但是,其中唯一的变数,就是藩王那边去了一个拥有大智慧的谋士。

朱元璋手底下有了朱升,提出的九字真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才让朱元璋最终夺取了天下。

朱棣也是有了姚广孝辅佐,提出‘固根基,揽人才,建奇功’。

才让弱建文数倍的自己,得以奉天靖难成功。

如果藩王那边拥有了一个不弱于姚广孝的谋士,在后面为他们出谋划策。

难度会上升数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