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气候暖了

最先解决的就是地基问题。

这本来就在山顶,更容易被风雨侵扰。

而且,山间更潮湿,用木桩子打地基,显然不合适。

只能用浇筑!

浇筑法,最好的材料就是水泥。

可现在资源十分有限,根本烧不出水泥,只能另寻他法。

水泥在房体结构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让房子更结实,还能给房子提供延展性。

免得房屋下沉的重量,让砖瓦开裂,以此保护房子的安全。

知道了原理,一切就都好办了。

半晌儿,陈东想到一个绝好的平替品!

水泥的主要构成是石灰、黏土还有石膏。

石膏和黏土的性质很像,都是为了更好地增加其结实程度,从而提高耐用性。

可石膏矿很难找,所以必须放弃石膏这一项。

转头。

陈东原地挖出四个基坑,又挖来几筐黄泥,把之前烧制好的石灰掺进去。

先按照盖房子的标准,一层黄泥一层桩,砌出一道实心混凝柱。

这就是承重柱的雏形。

因为没有石膏,只能先把承重柱二次烤干。

一面烤,一面往上糊黄泥。

一直到黄泥不再开裂,这一根承重柱才算做好。

这么做的好处,其实就是在模拟水泥对砖瓦的控制力,保证其不会开裂。

一天过去,四根承重柱才做好。

这只是阳光房的基础,主体结构还需要原木。

原木可以增加房屋透气性,更容易控制温度和湿度,以此保证农作物在阳光房里正常生长。

这些原木可让陈东犯了难。

山下的房子,主体是泥砖,所以对木材的要求不算严。

而这个阳光房则恰恰相反,所以对必须用成年的原木,中间用榫卯连接,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受力面,才能承担好上层建筑。

那原木动辄几百斤,而且又粗又长,三五个壮汉都扛不动。

不但要扛,还要把原木搭在承重柱上。

这绝不是靠一膀子蛮力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