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皮需要充分的反应,才能有单宁析出。
一滴滴蓝色液体往下掉,这就是高浓度单宁!
静静等了一晚上,陶锅里只有巴掌大的提取物。
不过,陈东也还算满意。
不能用以后的技术衡量现在,在这种条件下,能把单宁提取出来,已经很难得了。
最难的技术问题攻克了,剩下就是体力活。
陈母和周晴把皮毛剥离,单宁稀释后,把内皮放在里面。
溶液里掺杂了不少煮过的树皮,这种粗纤维能穿破皮子的表面结构,使单宁能更好渗入。
在疯狂地揉搓下,皮子逐渐变软,再放在窑旁烘烤,变硬后再扔到水里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是浆洗的原理,只不过浆洗用的是米汤,陈东用的是单宁溶液罢了。
反复数次,内皮终于变得柔软,晒干后也不变硬。
成了!
鞣制的衣服,会非常贴身,穿久了也不变形。
只要再把皮毛结合,就能做衣服了!
这种细活自然交给家里两个女性,可老太太却面露难色。
已经很多年没做新衣服了,家里有针没线,就算有了皮子,也只能干眼馋。
要说做个纺线机,倒是能做出来,只不过那是个大工程……
就在这时候,陈东突然想起来从那卷纱布!
老陈头的纱布,现在可有了大用!
全家围坐在一起,按照陈东的意思,把每一根纱都拆开,又在墙头钉好钉子,一头拴在上面,另一头反复绕。
这就是最原始的人力纺织!
纱线虽细,但胜在数量多,十根变成一股棉线,韧性倒是也足够,只不过少了一些弹力。
不过,老太太已经挺知足了。
上次做新袄子,大概还是十年前,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到死都穿不上新衣服了。
陈东给了他太多惊喜!
不过,老太太节俭一辈子,吃喝都不舍得自己用,先瞒着陈东做了件袄子。
毕竟他现在才是顶梁柱,缺谁的都行,唯独不能缺他的!
老太太心是好的,可忽略了一件事。
陈东身材高大,很费料子,给他做了一件,剩下的材料明显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