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疆的气候很典型,晒在脸上火辣辣的,但因为昼夜温差大,导致肉脯类的东西不会被烤坏。
陈东立马把晾肉架改良,从原来的长条形,改成类似烤箱模样的方盒子,在盒子最下面,凿出数十个孔洞。
方盒子两侧用木棍支撑,使其能平稳的撑在地面。
随即,陈东又在泥砖地上铺一层烧好的木炭。
方盒子距离地面大概二十公分,这个距离可以保证热量很好地进入木箱。
这其实就是烤箱原理,利用比较低的温度,长时间烘焙。
方盒子的空洞既是进气孔,也是排气孔,热量在箱子里始终是循环状态,保证每块肉都受热均匀,又不会半生不熟。
唯一的弊端是,木炭消耗量会激增,而且需要经常更换,尽量不要让温度空挡太久。
陈东计算过,一层木炭能坚持一个小时。
不过,这种低温烘焙的速度会很慢,想风干一箱,至少要三天时间。
算了,陈东也不纠结。
反正现在最不缺的就是时间!
……
三天后,第一炉肉干出炉。
焦褐色的肉干还散发着余温,溢出的油脂在表明形成琥珀色的光泽。
鹿肉干和牛肉干有点像,但明显嚼劲更足。
入口咸香,随即便是肉香疯狂释放,粗壮的肌肉纤维充满口腔。
这种简单而纯粹的干香,要比几十年之后狠活儿产物强百倍。
肉干一出炉,可谓是满屋飘香。
周晴和妹妹先被吸引过来,抓着肉干大快朵颐。
妹妹蹦蹦跳跳地喊着a好吃,嘴里嚼着肉干,口水还是弄了满身。
周晴则是满脸不可思议。
说起来,周晴也是大户人家的小姐,外国糖块和零食也吃过。
可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干而不柴,油而不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