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货币!货币!还是货币!(四)

张景宗看到同赵芳一起出来的年轻人,急忙走上前去热情的说道:“这位便是王爷昨日提到的少年俊杰吧!”

周晨忙道:“不敢,公公严重了。”

————————————————

迩英殿——“迩者,近也;英者,人中之杰也”,此处是皇帝与大臣探讨国家大事之所,许多影响天下百姓的惠民之策出自于此,许多被天下人唾弃的苛政也在这里做出。

赵家得了天下,不过五十余年。江山初定,皇帝想做个千古流芳的明君。赵恒赵家的第三位皇帝。太宗的第三子,母亲为元德皇后李氏。一心想要励精图治的赵恒此时正在会见群臣。

“……于是天下知唯此为功名之径而祸之所及者鲜也,士大夫乐习之,凡民亦竞尚之,于是而盗日起,兵日兴,究且瓜分鼎峙,以成乎袁、曹、孙、刘之世。故国恒以弱丧,而汉以强亡。”王钦若一边高声发表着自己的意见,一边拿眼睛偷偷看皇帝的眼色。

这几日是皇帝对北方的事情拿捏不定,每隔上几日就召几位大臣进宫共同商讨军中之事。王若钦作为朝中典型的主和派,坚决反对朝廷用兵北上。劳师动众不说,袭扰地方才是关键。这里面涉及到一个军制的问题。朝廷禁军是正规军,由中央统一筹措粮草和银钱。镇守边疆也好,出兵塞外也罢。总之是中央拿钱,借道地方而已。

可是地方军队——厢军就不好保证了。厢军作为客军,战力实在太弱。除了开拔的时候要依赖地方上的财政支持,所到之处也要过路官府大为头痛。都是一群兵痞,有些纪律好一些的索要点钱财匆匆而过也罢了,碰到蛮不讲理的,领着兵将明抢豪夺也是时有发生。地方官员也多碍于本镇安全而忍气吞声。

这还不是最叫人头痛的。待到前线,禁军与厢军同伍。作战能力参差不齐。协调运作问题多多。前线运输物资也不是一个后勤机构。厢军物资一半自筹,一半地方筹措。有的时候地方的物资不到位,有的时候自筹都物资不到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前线极易引起哗变。还要用本来抗击,盟军的军事力量,打压自己人。

“爱卿所言差矣。汉虽强,实乃军强。本朝君弱,不能如此比较。”皇帝摇头感叹,把头看向了一旁的向敏中,向敏中立即会意并且微微皱了皱眉头,皇上这是想要出兵了。

他等到皇上说完话,起身微欠了一下身子,说道:“陛下所言差矣,太宗皇帝伐幽州之战,杨业战死。我朝对北盟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全因骑兵的劣势才有如此打败。如今就是伤痛稍好,便忘却国朝马匹稀缺。大动干戈实属不智啊皇上。”

说完一旁的王若钦喘了一口大气,也走上前来接着道:“老臣也坚持以稳固沿线城池为主,多派些禁军做好防御便已足够。”

赵恒心里面恼怒,“总是说劳民伤财,劳民伤财!等到北盟军队打进来就不劳民伤财了么!”他只能在心里暗暗地腹诽几句。若是把这话真的说出口来,明天弹劾他的折子能堆起一人高!

“这个赵芳,办事从来拖拖拉拉。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不过来。”皇上显然是招架不住俩个大臣的左右夹击了,急想着帮手怎么还不到。

就在这时,他看到了身边太监张景宗带了两人走了过来。那一马当先,走路又吊儿郎当的不是他的弟弟赵芳还能是谁。跟在他身后的那个少年人,大概就是他极尽推崇的少年才俊了吧。看起来柔柔弱弱,也不像是一个曾经领兵作战过得的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