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王勉危急之时,一位女子将他拉上了船,还笑着说:“吉利,吉利,秀才‘中湿’啦!” 王勉定睛一看,女子大约十六七岁,容貌艳丽。他浑身湿透,冻得瑟瑟发抖,请求女子找些火来烤烤。女子说:“跟我回家,我会帮你处理。要是你在我家过得舒心,可别忘了我。” 王勉说:“这是什么话!我可是中原才子,只是偶然遭遇困境,日后一定会报答你的恩情,岂止是不忘!” 女子用船桨催动小艇,速度快如风雨,不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她从船舱里拿出一束采来的莲花,带着王勉一起离开。
走了半里多路,他们来到一个村子。只见一户人家的朱门朝南敞开,他们走进院子,穿过几道门,女子先跑了进去。过了一会儿,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走了出来,他向王勉拱手作揖,邀请王勉上台阶,还吩咐侍者拿来帽子、袍子、袜子和鞋子,让王勉换上。换好衣服后,男子询问王勉的籍贯和家族,王勉说:“我不是故意欺瞒,我的才名也算是小有名气。崔真人对我十分眷顾,邀请我升入天界。我自认为获取功名易如反掌,所以不愿隐居。” 男子听后,立刻起了敬意,说道:“这里是仙人岛,与世隔绝。我叫桓文若,世代居住在这偏僻之地,没想到有幸能结识您这样的名流。”
于是,桓文若热情地摆下酒席。过了一会儿,他又不紧不慢地说:“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芳云,今年十六岁了,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夫婿。我想把她许配给您,您看如何?” 王勉心想,这女子一定是刚才救他的采莲人,便连忙离席道谢。桓文若让人在邻里中邀请了两三位年高德劭的人,又回头吩咐左右,立刻唤女儿出来。
不一会儿,一股奇异的香气扑鼻而来,十几位美丽的女子簇拥着芳云走了出来。芳云光彩照人,明媚动人,就像清晨的芙蕖在朝阳下绽放。她向众人行礼后,便坐了下来。其他女子站在一旁侍奉,王勉发现采莲的女子也在其中。酒过几巡,一个扎着垂髫的小女孩从屋里走了出来,她只有十几岁,却姿态优雅,笑着依偎在芳云的肘边,眼睛里波光流转。桓文若说:“女孩子不在闺房里待着,出来做什么?” 然后对王勉说:“这是绿云,是我的小女儿。她很聪慧,已经能记住经典古籍了。” 接着,他让绿云给客人吟诗。绿云便吟诵了三首《竹枝词》,声音娇柔婉转,十分动听。之后,她便在姐姐旁边坐下。
桓文若对王勉说:“王郎才华出众,想必平日里佳作颇多,能否让我们一饱耳福?” 王勉听后,毫不谦虚地吟诵了一首近体诗,吟诵时还得意洋洋,顾盼自雄。诗中有两句是:“一身剩有须眉在,小饮能令块磊消。” 邻座的老者反复吟诵这两句。芳云悄悄对旁边的人说:“上句说的是孙行者离开火云洞,下句说的是猪八戒过子母河。” 众人听后,哄堂大笑。桓文若又请王勉再吟诵其他的诗。王勉接着吟诵《水鸟》诗:“潴头鸣格磔……” 突然,他忘了下一句。他刚一沉吟,芳云就和妹妹小声嘀咕起来,然后两人捂着嘴笑了起来。绿云告诉父亲:“姐姐给姐夫续了下句,是‘狗腚响弸巴’。” 众人笑得前仰后合,王勉顿时满脸通红,十分尴尬。桓文若瞪了芳云一眼,王勉的脸色才稍微缓和一些。
桓文若又请王勉展示他的文章。王勉心想,这些世外之人肯定不懂八股文,便得意地炫耀起自己考中第一名的文章。这篇文章的题目是 “孝哉闵子骞二句”,开篇写道:“圣人赞大贤之孝……” 绿云对父亲说:“圣人没有称呼门人为‘字’的,‘孝哉……’这一句,其实是别人说的话。” 王勉听了,顿时兴致全无。桓文若笑着说:“小孩子懂什么!我们不讨论这些,只看文章本身。” 王勉便继续吟诵。每吟诵几句,芳云姐妹俩就会小声嘀咕,似乎在评价,但声音太小,听不清楚。王勉吟诵到精彩之处,还讲述了考官的评语,其中有一句是:“字字痛切。” 绿云告诉父亲:“姐姐说,应该删去‘切’字。” 众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桓文若担心女儿言语冒犯,也不敢深究。王勉吟诵完,又讲述了总的评语,其中有一句是:“羯鼓一挝,则万花齐落。” 芳云又捂着嘴和妹妹说话,两人笑得直不起腰。绿云又说:“姐姐说,羯鼓应该敲四下。” 众人还是不明白。绿云忍不住了,说道:“去掉‘切’字,只说‘痛’,那就‘不通’了。敲四下羯鼓,那声音就像在说‘不通又不通’。” 众人听后,哄然大笑。桓文若生气地呵斥绿云,然后亲自起身给王勉敬酒,不停地赔礼道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王勉原本以才华自负,目空一切,可到了这里,却被屡屡羞辱,顿时神情沮丧,冷汗直冒。桓文若讨好地安慰他说:“我有一个对子,请大家对一下:‘王子身边,无有一点不似玉。’” 众人还在思考,绿云立刻回应道:“黾翁头上,再着半夕即成龟。” 芳云忍不住笑出声,伸手拧了绿云好几下。绿云挣脱开,一边跑一边回头说:“关你什么事!你总是骂人家,也不觉得不对,别人说一句就不行吗?” 桓文若大声呵斥她,她才笑着跑开了。邻座的老者起身告辞。之后,侍女们领着王勉和芳云进入内室休息,只见房间里灯烛明亮,屏风、床榻等陈设精致完备。再看洞房里,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应有尽有。王勉试着问了几个问题,芳云都对答如流。
到了这时,王勉才意识到自己的学识浅薄,感到十分羞愧。芳云呼唤 “明珰”,采莲的女子立刻跑过来回应,王勉这才知道她的名字。王勉多次受到嘲讽和羞辱,担心自己在闺房中也不受重视,幸好芳云虽然言语尖刻,但在夫妻生活中,两人还是十分恩爱。王勉平日里无事可做,就又开始吟诗。芳云说:“我有一句忠言,不知你愿不愿意听?” 王勉问:“什么话?” 芳云说:“从现在起别再作诗了,这也算是一种藏拙的办法。” 王勉听后,羞愧难当,从此便不再作诗。
时间久了,王勉和明珰渐渐亲近起来。他对芳云说:“明珰对我有救命之恩,希望你能对她好一点。” 芳云答应了。此后,每次夫妻亲热时,王勉都会叫上明珰一起,三人的感情越来越好,常常眉目传情,暗中交流。芳云渐渐察觉到了,多次责备王勉,王勉却只是喋喋不休地为自己辩解。
一天晚上,两人对饮,王勉觉得有些冷清,便劝芳云把明珰叫来,芳云不同意。王勉说:“你博览群书,难道不记得‘独乐乐’那几句话吗?” 芳云说:“我说你不通,现在更验证了。你连句读都不懂吗?‘独要,乃乐于人要;问乐,孰要乎?曰:不。’” 两人相视一笑,便不再提起此事。
恰好有一天,芳云姐妹去赴邻女的约会,王勉趁机急忙拉着明珰,两人尽情欢好。当天晚上,王勉就感觉小腹微微作痛,疼痛过后,下体竟然全部肿胀起来。他吓得不轻,赶紧告诉芳云。芳云笑着说:“这肯定是明珰的‘恩报’啊!” 王勉不敢隐瞒,如实交代了事情经过。芳云说:“这是你自找的灾祸,我也没什么办法。既然不是很痛,就随它去吧。” 可过了好几天,肿胀还是没有消退,王勉忧心忡忡,闷闷不乐。芳云知道他的心思,却也不去过问,只是静静地凝视着他,她的眼睛清澈明亮,如同秋天的湖水,又像黎明的星辰。王勉说:“你这就是所谓的‘胸中正,则眸子了焉’。” 芳云笑着回应:“你这就是所谓的‘胸中不正,则了子眸焉’。” 因为 “没有” 的 “没”,在方言里读音像 “眸”,所以芳云用这句话来打趣他。王勉忍不住笑了起来,然后哀求芳云给他开个药方。芳云说:“你不听我的良言,之前肯定还怀疑我是出于嫉妒,你不知道这婢女本来就不能亲近。之前我真心劝你,可你却当作耳旁风,所以我才不管你。没办法,还是给你治治吧。不过医生必须要查看患处。” 说着,她伸手掀起王勉的衣服,念起咒语:“‘黄鸟黄鸟,无止于楚!’” 王勉忍不住大笑起来,笑完之后,病竟然好了。
过了几个月,王勉因为父母年迈,孩子幼小,常常思念家乡。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芳云。芳云说:“回去倒也不难,只是我们恐怕很难再相聚了。” 王勉听后,泪流满面,哀求芳云和他一起回去。芳云再三思量,最终答应了。
桓文若摆下宴席为他们饯行。绿云提着篮子走进来,说:“姐姐要远行了,我没什么好送的。担心你到了海南没有住处,我日夜赶工,为你建造了这些房屋,你可别嫌弃它们简陋。” 芳云接过篮子,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细草制作的楼阁,大的像椽子,小的像橘子,大约有二十多座。每座楼阁的梁、栋、椽、檐等都清晰可数,里面的帷帐、床榻等,都像麻粒一样细小。王勉像看儿戏一样看着这些楼阁,心里却暗自惊叹绿云的手艺精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