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本时空,在历史惯性作用下,他仍是投降了,不过这次投降没对大明造成什么影响,因为整个松山城还在,也没有什么能影响大局的高官被抓,就只有他所部一千人成了俘虏而已。
全歼夏承德所部两千明军,给多铎多少带来一点点安慰,底下的将领也好受了些,可阿济格被俘仍然是一块搬不开的大石块,压在每个清军心里,以至于很多人提出不如一鼓作气拿下松山,多铎考虑再三,还是放弃攻城,一个耗费时间,锦州的明军必然会救援,以阿济格被俘的明军新军实力来看,不容小嘘,在这里停留时间一长,难免不被包围,二个是得赶紧回去报给多尔衮他们知道,后方骚扰我大清军损失惨重,明军已今非昔比,得做好更多的防范。
此地不宜久留,剿灭明军两千人,明狗很快就会得知,多铎当机立断,不再抱最后一丝希望等下去,赶紧出发回返清军大营才是上策,不得不说,多铎所以被称为大清智将,的确对形势有过人的判断,见好就收,不纠缠,不停留,任何人都拿他没办法,这才是一个将领该有的素质,尤其是在敌后,更应该小心行事。
明军这边先是天大喜讯传来,笔架山运输大队俘虏了大清武英郡王阿济格,非但物资粮草没损失,还歼灭了建奴两千人,尤其阿济格被俘,是大明对后金十几年来俘虏的最高级别将领,卢孙二人包括祖大寿都是兴高采烈,建奴未开战先失大将,大吉大利啊。
小主,
接着传来松山守将夏承德降清,松山城内空虚,祖大寿请教两位督师,该怎么办?卢孙两人认为问题不大,只要松山在我手里就可以,不过他们不想让新军去驻守城池,建议祖大寿分兵两千接管松山防务,锦州有新军在,不必担心,于是祖大寿令一位副将率两千关宁军接管了松山,也算是亡羊补牢。
后面塔山守将钟翰邦接到松山夏承德被俘的消息,立即下令在外面的零散明军即刻回城,同时封闭城门,并派人知会还在笔架山的神兵小王他们,希望他们能再驻留几天,以防清军报复性突袭塔山笔架山,小王答应了,不过要求关宁军多派夜不收侦查,以及恢复中断的物资运输,表示有他们在,小股清军袭扰不要怕,多放哨探,查明建奴动向,并尽快通知笔架山就可以。
多铎率领七千多人回到清军大营,多尔衮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麻子大哥屡立战功,大清最猛的王爷,竟然会在小小的笔架山被几膄海船打败,而且把自己也搭进去了,他把捆绑结实的额哲带进来问了详细的经过,近两千勇士竟然在片刻功夫被明狗一扫而空,听描述必然是那些所谓神兵的连发火炮和火铳,阿济格在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被开花弹震倒,周边亲兵死伤惨重,不是勇士们不尽力,而是象当初临清一样,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还击,大部分就是在混乱中被明军远程火器团灭的,真是太可怕了,比自己所能想象的还要可怖。
接着把投降的夏承德也带进来问话,整整问了半个时辰,夏承德除了清楚神兵卫在皇庄天津和周至有基地在训练全火器新军,和他手里买来的几十杆自生火铳外,基本不清楚新军配置,包括那些看到的巨大铁车什么作用,说的和清军自己所知道的基本差不多,可以肯定这个夏承德完全不是大明的核心人员,像他这样大明二三品的武将都不清楚新军的组成配置威力,就明显说明,那些神兵的确具有超越大明朝廷的权力,否则按照大明以往到处漏风的“保密”措施,应该是上下所有人早就清清楚楚的。
看来自己和皇太极都托大了,人家几膄大船,往多了算,不过一千多人吧,片刻功夫,灭杀大清两千勇士,还不带损失自己,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面明军五六万人真有可能打败自己数十万大军,当年临清的惨败很可能要重演啊,难怪岳托到最后已经是畏敌如虎,看起来得赶紧调整部署,不得不加强防范啊。
为今之计,先需要看看汉军旗百来门红衣大炮的功效了,如果能轰开明军大阵,则还有希望,如果连红衣大炮都无法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那么大清真的就到了生死存亡的那一刻。
想到这里,多尔衮一边上表请罪,将额哲等人押送往盛京,一边要求皇太极允许让孔有德他们做前锋,并派人前往义州城,希望郑亲王济尔哈朗能够把义州城修得再坚固一点,他有预感,很可能大清将在义州城下与明新军一决高下,而不是现在的锦州城外。
孔有德尚可喜他们自从无奈投奔后金之后,名义上封王,实际上建奴一个游击都可以对他们颐指气使,要不是皇太极极为重视大明火器,个人对他们优礼有加,他们才多少像个人样,否则的话,真没有建州奴看得起他们汉人,此次携带百门火炮赶到锦州前线,一直以为不过是候补的位置,没想到阿济格出事,多尔衮推荐,皇太极下旨,一下子让他们成为大清的真正前锋,从后面的跟班,变成了最前面的炮灰,这让孔有德几个人有苦说不出,刚刚布置在后面的大炮,又要花九牛二虎之力重新调整,最关键的是,他们即将面对传说中令人梦中惊醒的神兵新军,这明显是让他们去送死啊。
清军的布置调动很快就引起了卢孙等人的注意,无人机传来的信息显示,原来已经标定的清军火炮阵地前移了,这说明阿济格的被俘,让清军意识到传统弓箭刀枪不一定是新军的对手,所以安排汉军旗作为清军前军,那么前后投降后金的,巴彦,祖泽润,刘之源,石廷柱,李国翰等一大批汉奸将成为第一批接受新军洗礼的对手,也好,等吧,本来就要解决你们,与其将来一个个搜寻,不如绑一起解决,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