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思索一会……”
与大和国使节不同的是,笈多王朝的使节一路上欢声笑语甚是开心。
此行与大秦国的交流非常成功,不仅换取了急需的丝绸、茶叶、瓷土、肉桂等物,更换得镜子、火寸条、牙膏、马灯、香皂、家居等罕有之物,想想回去后被万人拥戴的景象,几人笑意更甚。
西域诸国的使节一路上充满了赞誉之词,对大秦国的珍奇赞不绝口,对大秦国的实力心怀敬畏,这次远行之所见所闻增添了诸国对宗主国的虔诚之心。
至于北侧之高车、扶余等国算是对大秦国的强大有了进一步认识,内心忌惮不已。
冯雁在店铺忙了几日急忙赶往扶风郡,此时已过了立春,一路上,嫩芽在悄悄地滋长,微风中夹杂着一丝暖意,田野变得丰茂,阳光也变得和煦。
骑行马上,悠悠思索。
想想前生,奋斗了二十余年才拥有一片天地,而现在的自己却在短短数年富甲四方。
充分说明:
知识就是力量!
预见就是霸道!
冯雁感觉,现在的自己对赚钱这件事只是一种成就感,或是满足感。
追求的,是一种自我价值。
物质方面价值已经体现,精神方面还需加强。
到了郡府,冯太守抱着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心,又开始了繁忙的政务。
这年代的太守作为几个县衙的上属,可谓是日理万机。
不仅核定税赋,管控粮食、水利、渔牧及耕种事务,还需审理案件、调解纠纷、关注教育、监督兵卒等事无巨细。按照千年后的解释,工业局长,农业局长,公安局长,税务局长,司法局长,教育局长,国土局长,水利局长,检察院等机关要害部门全部由郡守一个人来当,可谓职责繁重。
不过这些对于冯太守来说易如反掌,只要放权给各县县令及郡内官员即可。
自己要做的,是把人管好。
带着王朝、马汉、奚主簿、督邮曹正、长史李卫、窦涛几人,冯雁前往各县视察。
第一日先去了美阳县,后一日去往雍县,接着依次去往苑川县与郿县,一连十日,冯雁等人始终奔波在外,忙的不亦乐乎。
各县县令对郡守到来自然格外热情,不过最让几位县令惊讶的是,冯太守竟然对各县做了长期规划。针对各县不同的特点加以指导,或发展果业、或发展渔牧、或林业或农业又或矿产建筑、服饰绸缎等,凡此种种,或重点发展一项,或兼而有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冯雁希望每个县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产业。
巡视了一圈,冯雁发现这个时代的人口确实稀少,不少山林旷野还未开发,犹如原始森林一般渺无人烟,飞鸟走兽倒是随处可见。人均耕地面积相比晋国广阔了很多,这也因为秦国的官员很少私占田地之故。
人烟稀少,意味着养马便捷,这也是大秦国多战马的原因。
不像宋朝那个年代,一旦丢失了水草丰茂的地区,大规模骑兵队伍便无法组建。
终于巡视完毕众人返回到郡府,一行人实在劳顿,倒头便睡。
五官掾史进、郡丞魏翔,决曹掾段正、户曹掾徐展等官员,看在眼里心下叹服,以前冯雁曾指使众人到各处巡视均叫苦不迭,今日看来,太守大人也会身体力行,并且奔波时间更为长久。
感叹之余,众官员变得更加勤勉。
睡了一个好觉,冯雁伸展双臂走出房间四处转悠,见众官员均忙于公务心中大为满意,一声令下,冯雁组织大伙汇集一处开启了火锅晚宴。
这种新鲜玩意,有别于这年代的吃法,不是将所有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铜鼎,而是先荤后素然后蘸着作料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