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旦开始印刷,要提前准备大量的纸张墨水。
还有第四,排版少不了要读书识字的人来参与。研究院中的那点儿人,还有其他事情要做。中正府中倒是人不少,可面对为官的诱惑,又有几人能安安心心的从事着此等简单,枯燥的工作。”
杨恪沉默了。
沈兮瑶所说的几点,全都是关键问题。甚至有一些他都没想到。
看着杨恪仰望着屋顶,沈兮瑶也陷入了沉默。
刚才说的这些,也并不是沈兮瑶她自己想出来的。而是穆建明留言吩咐她去做的事情。
只不过还没等沈兮瑶付诸实践,已经发现端倪的杨恪就找上门来了,沈兮瑶便顺势和盘托出。
“不错,考虑的很全面。那你有什么应对的办法?”
杨恪想了一会儿也没有丝毫解决的头绪,便收回目光,转头看向沈兮瑶问道。
沈兮瑶低下头,回忆着穆建明所留的内容,一边说道:“眼下在大魏,藏书最多最全的就是皇家,这也是请求陛下开放皇家藏书的原因。
不过微臣也知这些书中,有一些并不合适刊行天下。所以就需要从中挑选出适合的书籍。
另外,书籍藏于宫中,若是疏于管理的话,不仅易生蠹虫损坏书籍。而且也容易遗失遗忘。”
杨恪微微点头,承认沈兮瑶所言非虚。
大魏集全国之力搜罗到的书籍,以及接收王家的全部藏书,经过抄录之后全部藏于宫中。
就是因为缺乏人手管理,确实导致书籍有损坏的情况发生。
“你有什么想法?”
“陛下,之前跟您说过,钱是用来花的,不是用来存的,书也一样,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藏的。”
沈兮瑶偷眼看了杨恪一眼,杨恪面色如常,正听着自己讲话。一拐弯说起另外一件事:“陛下也应知道,洛京城西是洛京中有名的贫民居所。”
“你怎么说起这了?现在不是说书籍印刷的事情吗?”
杨恪微微皱眉,不解的问道。
“因为这是一件事。”
杨恪满脸问号。
“陛下请听我细说。洛京乃天子脚下,首善之都。更是天下有名的大城。而城西的现况极为影响洛京给人的印象。所以整治城西的环境极为必要。”
杨恪缓缓的点头。
沈兮瑶继续道:“眼下就是个机会。”
“什么机会,朕怎么就没有看出来。”
“陛下可在城西修建一座图书馆,挂皇家之名。四周再搭配其他酒楼、茶肆、客栈等设施,配合图书馆使用。”
“图书馆?”
杨恪对于这个名字有些不解。
“为何不叫藏书馆?”
沈兮瑶答道:“藏书馆在于藏字。而图书馆则是方便世人借阅书籍,开拓视野之用。而建成图书馆之后,刊印书籍前的第二个问题也能随之解决。”
“修订书籍内容?”
杨恪顺嘴问道。
“正是。陛下也知,此前书籍传播全靠手抄,这难免会出现错漏。之后以讹传讹,错误会越来越多。因此在刊印书籍前,必须要把这些错漏之处修订过来,成为一部被多数人认可的书籍版本,以此为原本,才可刊印。
而其他的版本也不可轻废,若是继续研究,有可令人信服的理由,可随时修改。”
“嗯,是老成之言,该是如此。你继续说。”
沈兮瑶继续道:“东汉时期,朝廷藏书于东观,置校书郎中。后曹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之后废之。
陛下可重设校书郎一职,召集中正府中之人进行校书。况且修建好图书馆后,也需要有人手来管理。一方面对图书馆进行日常管理,对书籍的出借回收进行监督,另外便可对书籍进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