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七章 一动不如一静(恩,有月票吗?)

恶汉 庚新 2545 字 5天前

李儒一把捂住了董俷的嘴巴,轻声道:“西平,切莫说这个,岳父还不知道此事。”

“究竟是怎么回事?”

李儒正要开口解释,这时候董俷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大宅门。

董卓在蔡琰的搀扶之下,从后院走了出来。蔡邕跟在他身后,见到董俷,立刻流露欣喜之色。

“可是我儿回来了?”

董俷只好放开了李儒,快步上前,推金山倒玉柱一般的向董卓行礼。

看见董俷,就好像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董卓乐得合不拢嘴,连连说道:“我儿起身,我儿起身。”

说着,拉着董俷的手,上上下下的打量。

许久之后,从口中吐出一句:“西平,你可是瘦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管以前有什么矛盾,有什么情绪,这一句话,足以打动董俷心中的那一根弦。

眼睛有些湿润,董俷看着身形臃肿,甚至略显佝偻的董卓,轻声道:“父亲,您也瘦了!”

“进屋说话,我们进屋说话。”

董卓一手拉着董俷,一边由蔡琰搀扶,临了还叮嘱李儒,“今晚在府中设宴,为我儿接风。”

“喏!”

******

董西平回雒阳了!

消息一下子就传开,雒阳人尽知。

说实话,对于董俷,雒阳人的心情是很复杂的。这董家人自从来到雒阳之后,就让雒阳一刻也不得安宁。可仔细想想,似乎和董家又没什么关系。董俷是董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在雒阳生活了足有六年的时间,在许多人看来,董俷就是雒阳人。

虎狼之将回来了……

许多人的心,都安定下来。

当然,也有一些人,感受到了莫名的威胁。

可不管是什么想法,没有人在脸上表露出来。当晚,前来赴宴的人,看上去都很高兴。

董俷从济慈口中了解了董卓的病情,故而不敢让他过量的饮酒。

几乎把所有的酒都挡下来,以董俷的酒量,以感到有一些薰薰然,醉意涌上。

送走了客人,董俷搀扶着董卓,来到了书房里坐下。

董卓、李儒、蔡邕、董旻、还有董俷,五个人算是董氏一族的核心成员。按道理说,蔡邕并不属于董卓一系。老先生如今逍遥自在,很少参与到朝堂里面的纠纷。

可即便是这样,他身上董氏的烙印,已经清晰可见。

而其名声,更让董卓对他非常尊敬,凡有事情,必然会请教一番。

董俷是蔡邕的女婿,既然女婿开口了,蔡邕自然也不好驳了董俷的面子,列席会议。

此前,董俷不在,李儒还真的不太敢把如今雒阳的情况向董卓说明。

如今董俷回来了,李儒也好像找到主心骨似的,小心翼翼的说明了目前的局势。

“情况就是这样,那天晚上,大半个雒阳城被焚烧……我动用了各种手段,却始终无法找到所谓的奸细踪迹。岳父,这只说明,奸细隐藏的很深,而且比袁隗等党人更能隐忍。我觉得,这恐怕不单单是党人的手段,而是整个士族的筹谋计划。”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

董卓也不禁大吃一惊,看着李儒,呆呆说不出话来。

蔡邕轻捻胡须,“按照文正所说的情况,这件事的确是非同小可。这奸细的隐忍之道,比袁隗更得三昧。自古士与武人不两立,只有武人依附于士……如果说袁隗和亲家之间是权利之争的话,那么现在,只怕是士为其尊严,与亲家的争斗。”

“会是何人筹谋?”

蔡邕轻轻摇头,“这个我还真说不好。也许是有人谋划,也许是有人自发而行动。若是后者,就更加可怕。既然是自发,只怕他们已经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在时间不成熟的时候,定然不会露出破绽。而一旦他们出手,那必然是时机成熟,一击必杀。”

董俷不禁惶恐,“那怎么办?”

蔡邕道:“还能怎么办?现在,只能见招拆招。所谓一动不如一静,我们就小心行事,暗中观察。”

仔细想想,似乎确实是这样的情况。

董俷又想起了白天在街上听到的民谣,忍不住说了出来。

董卓一蹙眉,“西头一个汉,应是高祖旺于西都长安;东头一个汉,应该是说光武皇帝旺于东都雒阳。自高祖皇帝起,历经十二帝,逢王莽而断绝皇统。如今,自光武皇帝到现在,恰好又是十二帝。天运轮回,难不成是说我们应该迁都长安?”

董俷急道:“父亲,万万不可。若是我们迁都,则早先血战的成果,也就付之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