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有一个洞林寺,可实际上呢,香火并非特别兴盛。
与其让蔡琰和蔡眉孤零零的住在那边,倒不如让她母女过来,相互间也能有一个照应不是?
毕竟,张氏对蔡琰,可是非常感激。
而且呢,曹绾和曹阳,一个五岁,一个四岁,都到了启蒙的年纪。
有蔡琰这么一个大才女不用,找其他人,曹朋还真不是特别放心……蔡迪,此次将作为曹朋的书佐,随同前往南阳郡。如此一来,曹朋也就更有理由,照顾好蔡琰母女二人的生活。
除了蔡迪之外,邓艾也将随行。
这是邓艾自己的决定。
“舅舅,我已经十岁了……反正学堂里教授的那些,我又不喜欢,倒不如随舅舅一起,还能增长些见识。”
曹朋本来不太愿意带邓艾,可是见邓艾态度坚决,张氏也没有反对,便点头答应了下来……
除此之外,曹朋还将令庞德和姜冏同往南阳。
这二人,都有统兵的才能,留在荥阳,着实有些可惜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虽说如此一来,荥阳曹府的守备会有些空虚。可问题是,谁又敢跑来这里,找曹府的麻烦?
荥阳太守王植,以及升任为武库令,诸冶监监令的郭永,足以保护曹府无虞。更不要说,这曹府的田庄里,还有数百家丁。那都是拿起兵器就能与人搏杀的健卒,所以无需太担心。
杜畿、卢毓两人,与濮阳逸和陆瑁,已离开许都,在颖阴等候。
而今曹朋就是等邓芝抵达,便可以启程动身。
邓芝也表示,愿意为曹朋效力。只是,邓稷却不太高兴,专门通过驿站送信给曹朋,把曹朋大骂了一顿。
好在而今东郡风调雨顺,也无需邓稷太过于费心。
他身边尚有从海西调过来的旧部人马,所以即便是邓芝走了,也不会给邓稷带来太大的影响。只是这么一个可以为他出谋划策的幕僚,还被曹朋给夺走了……邓稷当然是很不高兴。
为此,曹朋还专门写信,向邓稷解释。
不过这时候,陈群却为曹朋解决了这么问题。
时许都城里,郭嘉等人正在谋划着重置丞相府,开设十三曹的事情。陈群受曹操征辟,一旦十三曹设立,那么陈群将主奏曹,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职务。听说这件事以后,陈群向邓稷推荐了一个人,那边是刚自江东来投的楚国平阿人蒋济。蒋济三十有余,曾仕郡计吏,。蒋济从扬州而来,本欲投奔曹操,谋求一场富贵。不想陈群横插了一杠子,把他引介给了邓稷。
蒋济在扬州时,也曾听说过邓稷的名字。
特别是对邓稷在海西所创立出来的功绩,非常称赞。
他千里迢迢来投曹操,但心里并没有太多的把握。毕竟,他并非那等名气多么惊人的名士,在许都更没有许多朋友。陈群是他少有的几个朋有之一,在打听了邓稷的情况之后,蒋济决意暂时先投奔邓稷。毕竟这个时候,就算他投奔了曹操,也不可能一下子获得曹操重用。
再加上蒋济的身份还很特殊。
他出生于江东,还担任过江东的郡吏,难免会遭人怀疑。
特别是刚发生了一场刺杀事故,所以曹操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会有许多的考量。
若是跟随邓稷,倒也不差。
首先,邓稷以一残臂之人而任东郡太守,足以见曹操对他的信任。而在邓稷身后,还有曹氏一家庞然大物。曹汲是凉州刺史,曹朋更甚得曹操喜爱。蒋济若是投靠了邓稷,机会也将随之增加。更不要说,陈群出面引介,蒋济哪怕是看在陈群的面子上,也无法拒绝邀请。
殊不知,历史上的蒋济,在建安十三年,出任了丞相府主簿之职。
也就是这么一个阴差阳错,使得蒋济的命运,随之发生了变化。邓稷得了蒋济,自然非常开心。蒋济随后,又向邓稷推荐了他的同乡,也是至交。同在江淮地区小有名气的人物,胡质。
事实上,蒋济和胡质,在江淮有些名声,和朱绩并扬州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