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已经猜出大概,一月前三公子曹彰将军在许昌领了三千兵马前往兖州平叛,结果半道北上去了冀州,魏王突然班师回朝朝,想必就是因为二公子的缘故。”
“仲达所言不假,韩遂、马超之流说到底不过是外疾,我的这个二弟才是最有可能致人死亡的内症,他不由分说就领兵去了冀州,这不是赤裸裸的要分裂魏国吗,如今外有强敌敌环伺,荆州关羽于我有杀父之仇,若是曹彰占据冀州后继续攻占幽州等地,我实在不知道当下该如何是好!”
曹丕陷入两难,司马懿却是已经胸有成竹,来洛阳的路上一直在思考荀彧所说的是什么意思,一路思索抵达洛阳城郊外才顿时恍然大悟。
“魏王,其实想要阻止魏国分裂很简单,只要魏王愿意有所取舍,一时退让即可。”
很简单,曹丕看着司马懿不禁觉得此人说的太过于容易了,曹丕不想与曹彰动兵,但曹彰已经占据冀州难道会主动受缚不成,名声和割据曹丕实在是一时难以抉择。
“你且起来吧,孤且听听你之高见,如何才能令曹彰主动放弃冀州!”
司马懿缓缓起身,跟上曹丕就的脚步,恭敬的俯身开口道:“曹彰率兵前去冀州不过是不满魏王上位,心中存在怨恨,但眼下曹彰及曹植两位公子家眷皆在洛阳,先魏王长公子曹昂亡与宛城之战,魏王乃是长子继承家业理所应当,
魏王当怀仁心以示天下,主动遣使将两位公子家眷护送至冀州,并且还要册封曹彰为安平王、曹植为济阴王,分别领军驻守冀州、兖州,魏王还要亲自书写两份书信,信中只需写到先魏王尸骨未寒,关羽周瑜屡屡犯边,将当下魏国的主要矛盾转移到周瑜和关羽两人,从而转移到刘备与孙权身上,两位公子必定会念及手足之情罢兵言和,魏王也能令天下信服。”
司马懿所言令曹丕顿时一惊,不动刀兵服个软展示他当兄长的仁义派人将家眷送过去倒是没什么,曹彰性子急只要将矛盾转移到关羽头上,凭借曹操之死的确可以令曹彰放下眼前的间隙,只是封王哪里是那么容易的。
“仲达,封王,而且还是两位王,你确定你是没有说错?”
司马懿和曹丕清楚,对于魏国本身就是王国而言再去封两个王出来究竟意味着什么,不是直接就将整个曹魏疆域瓜分了,这样一来,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是更加复杂化了。
“启禀魏王,对两位公子进行封王就是打消曹彰心中对于魏王的怨恨,一旦怨恨抵消,而魏王的书信一到,曹彰必会主动请战前往南阳找关羽,如此一来冀州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将来再收回三公子的军权,做个闲散王爷不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