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倾囊相助

青铜秘藏 幸十三郎 1607 字 8天前

许辉也看到了,那辆车在他的院门前停下。他不再迟疑,拉着虾子跑向海边。

黄谷和小七在许辉家里扑空,他们赶到海边,月光中的小船,在海中变成一个小黑点。

“我们来晚了一步!”小七懊悔不己。

“这儿通向哪儿?”

小七观察着周围的地形。

“香港,顺利地话,他们要走四天。”

虾子虽然跑了,黄谷有些意外,但他跑的方向是香港,这是黄谷希望看到的。在香港,黄谷凭自己的势力对付虾子,比在大陆方便多了。所以,黄谷认为,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小七,回去后,你给香港公司打电话,把虾子的特征告诉公司的人,要他们找到他,密切注意他的行踪,随时告诉我!”

阿三在一张表格上填好有关铜灯的介绍,在铜灯的年代一栏,他填写的是清末,并注明是仿制品。在去侯雨办公室路上,他有些忧心忡忡。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他求侯雨的事一旦开了头,侯雨以后找他就会没完没了,他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拒绝。

阿三最大地顾虑,还在侯雨本身就是个文物专家,他能看不出铜灯是哪个年代的?

忐忑不安地阿三,敲响了侯雨的门。

侯雨这几天心情很好。一是公司一成立就赚了不少钱,开了个好头;其次,阿三在鉴定文物和定价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几天前,侯雨将他扔在储藏柜里的五、六个汉俑找出来,带到局里交给阿三,要阿三写出鉴定报告。这些出土于汉墓的陶俑,是多年前他在主持一座西汉墓葬的发掘后,将大批的玉器、铜器、金器、漆器上缴后,私自留下来的。当年,那些沾金带银的陪葬品,在众目睽睽之下,他还不敢贪为己有,如数登记在册。至于那些破破烂烂的陶土器皿、泥人,除了他没有人能识。他堂而皇之地从大量的陶器中,选了几样占为己有。

从领导者这个广义上来说,侯雨称得上是少有的文物专家。但他不是具体从事文物考古、鉴别的专业人员,虽然掌握了很多文物知识,也精通一些文物鉴别,总的说来,对文物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长期以来,这几件陶俑,他一直没有放在眼里。

殊不知阿三在报告里,将几件陶俑定为汉代的精品。尤其是其中一件高可盈尺的将军俑,盔甲上还残存着些许彩色,这在汉代的陶器中甚为罕见,阿三鉴定为一级文物。他还参考国际市场价格,开出了五百万元人民币的天价!这确实出乎侯雨的意料,令他惊喜不己。他己通知黄谷,这几件陶俑作为春秋公司销往香港的第二批货,一俟他办好手续,过几天就可以启运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侯雨听见敲门声,抬头看见是阿三,立即起身走上前去,客气地请阿三在沙发上就座。

“阿三,有事儿?”

阿三打开一个大纸袋,取出一张报关单和两张照片,放在侯雨面前。

“侯局长,我受香港一朋友所托,买了这盏灯,想请您签字申报出关……”

侯雨收起脸上的笑容,严肃地望着阿三。

“阿三,你忘了,我曾经给你约法三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你不能再从事……那些违法乱纪的事!”侯雨拿起申报书:“铜灯,”他拾起照片仔细看了看,然后望着阿三:“清末晚期的复制品?阿三,不会吧?怎么看也是汉、唐的东西……你从哪儿弄到的?”

“就在G市,芙蓉亭茶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