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想着要找回场子,而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太平兴国七年五月,辽景宗又亲征,率大军南侵。】
【此次辽军又在满城遇败,守太尉希达里也在战中乱箭被射死,多亏耶律斜轸率部兵左突右驰,才避免了辽军更大的损失。】
【未得便宜又丧师,辽景宗郁郁回军。同年秋,辽景宗在六州游猎途中忽得崩疾,不治而亡,年三十五。】
【景宗皇帝崩逝,时任辽朝南院枢密使的韩德让“不俟召,率其亲属赴行帐”,皇后萧绰见到韩德让,心中顿安。很快,耶律斜轸也奔召,二人帮助萧皇后易置大臣,拥立辽景宗长子梁王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
【耶律降绪当时才十二岁,凡事皆由萧太后与韩德让、耶律斜轸做主。】
【赵光义觉得“契丹主少,母后专政,宠幸用事。”他自己等待已久的辽朝内乱的机会来了。】
【但得先把国内处理好,弟弟赵廷美。】
【送弟弟上西天。】
【再囤积一波粮草辎重。】
【老赵家,欺负孤儿寡母最有经验了,大哥行,没道理我不行。】
【四年后,雍熙三年,浩浩荡荡的北伐开始了。】
【欺负孤儿寡母也要分人,很明显赵光义找错了对象。】
【统和元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四年,耶律隆绪率群臣给萧绰上尊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
【统和二十七年,萧绰归政于耶律隆绪。同年十二月,病逝于行宫,享年五十七岁,谥圣神宣献皇后。次年,葬乾陵。重熙二十一年,谥睿智(一说睿知)。】
【而在如今的历史书上,我们称呼她为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
【你就想想这些的含金量。】
【赵光义的情报系统……有些难以吐槽。】
【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萧绰把宋朝打的太疼了,宋朝是屡战屡败。】
【宋朝文人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开始给萧绰写起了小作文。】
【比如她和韩德让不得不说的故事。】
【当然也不全是瞎编,他们的关系确实有些太近了,权臣和皇太后的戏码。】
【越看越像多尔衮和大玉儿。】
【伐辽之前,宋太宗还遣使去渤海和高丽,约两地头领共同夹击辽国,但均无结果。】
小主,
【高丽不必讲,辽太宗耶律德光时,就被打得向辽朝割地求和,一直贡赋不断。】
【渤海国于公元698年建国,全盛时有五京、十六府,号称“海东盛国”,但于926年被耶律阿保机消灭,并以其地封其长子耶律倍,建东丹国,为辽朝附庸。】
【由于多受辽朝贵族猜防,渤海人多次起兵造反,均被镇压。但是除东丹王耶律倍之妃是渤海大氏家族以外,辽景宗、辽圣宗都曾取大氏为妃,可以猜想,当时的渤海残余势力不会死心塌地和宋朝联合。】
【所以,虽然他们对辽朝怀有破国杀主之恨,要他们和远隔迢迢的宋朝联合,实在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雍熙三年春天,赵光义发动北伐,命曹彬为幽州道行营前军骑水陆都部署,向雄州、霸州方面推进。】
【命奚族人米信为西北道都部署,率军出雄州。】
【以田重进为定州路都部署,出飞狐。】
【同时,又以潘美、杨业为正副统师,率领云、英、朔诸州宋军出雁门伐辽。】
【反观辽朝方面,萧太后、韩德让等人并不慌怯,马上下令让南京留守耶律休哥率军迎曹彬,以耶律轸为都统,率兵迎击潘美、杨业的宋军。】
【萧太后则带着自己的儿子辽圣宗,亲征而行,驻跸于驼罗口。】
【赵光义确实吸取了教训,不再直取幽州,而是兵分三路。】
【幽云十六州分山前七州与山后九州。】
【宋军原定以曹彬的东路军为主力攻取涿州,以牵制耶律休哥所率辽军主力,而西路的潘美与东路的田重进则负责攻略山后,待山后攻略完毕则由山后转掠山前,最后汇合的宋朝三路大军与辽军在幽州城下进行主力决战。】
【曹彬老成持重,则以他为盾,牵制辽军主力。】
【潘美锋锐,则以他为矛,攻城掠地。为了牵制住耶律休哥,宋军名将大多集中在东路军。】
【雍熙北伐一开始,宋军诸路皆捷。】
【曹彬一路攻克固安南城。】
【田重进于飞狐北破辽兵 。】
【潘美在西陉痛击辽军,克辽朝寰州 。】
【不久,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下应州,破云州。米信方面,宋军又于新城大败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