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王翦灭楚

这一退,就是一辈子啦!

楚军一退,王翦一看时机到了,下令全线出击,紧紧咬上楚军,在涡河之南追上了,随即就是一场上百万人的血腥厮杀!

而同样是河,项燕被秦军堵在河边,楚军主力被完全消灭。

而他的孙子项羽也是在河边,直接破釜沉舟,一战歼灭秦国最后的主力军队。

历史仿佛就是一场轮回。

而后蒙武领兵攻略淮北之地,王翦带兵直击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而关于项燕的结局,就不得不再次提到司马迁先生,您老家是只管记,一点不考虑学历史的后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史记·项羽本纪》《史记·六国年表》《史记·楚世家》《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这些里面记载死在蕲南之战,也就是涡河那场决战。

而《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又记载:

项燕在负刍被俘后拥立昌平君为楚王,在淮南一带继续作战,死于秦王政二十四年。

而我们现在编写的《中国通史》及苏教版《史记选修》用的是第二种说法!

而总有人说项燕也是背了灭亡的锅,可项燕有错吗?没错啊,国力不如耗不起那就只有逼战。

楚王有错吗?也没有,全国大军都在项燕手上,哪怕就是完全信任项燕,可楚国也没有那么多粮食能够陪秦国耗下去。

而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你要是国家有巨大优势,同时还有一位靠谱将军时候那就应该稳扎稳打,和敌人打消耗战,只要开战,已经有九成胜算。

当然,这个说法必须把冠军侯霍去病抛开,不是谁都能够就粮于敌的!

而王翦的光芒总是被白起遮住,人们提起秦一统天下的功臣,白起是那个种树的,王翦是那个摘桃子的。

不过拾柒不和大家争论谁功劳大这个话题,这属于是一个无解的话题,你把白起和王翦复活拉出来,让他们自己说的话,网友们都不会认的,只会说:“你是白起,你懂什么武安君?”

手动狗头保命,我可没说书友们,书友们都是帅气睿智的化身。

而我们换个角度来讨论一个话题。

韩信带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应该都知道吧。

有人说这不废话吗?带兵那肯定越多越好啊,给我六十万我也能灭楚!

有些人一家五口人出去旅游都手忙脚乱的。

你把这个数字加个零,五十个人出去旅游,让你安排好,你行吗?

那再加两个零,五千个,你能保证安排的妥妥当当吗?

那我们现在来代入王翦视角,看一看带着六十万大军出去要考虑些什么?

一:六十万人的吃喝拉撒。

二:衣物、药品、宿营地、水源地。

三:让士兵不要无聊的没事做,不闹事,不要某些方面饥渴,毕竟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当兵当久了,看着母猪都觉得它眉清目秀。万一忍不住了,对着身边的人就来一发,这还打啥楚国啊,打泰国吧。

四:对士兵的操练、保证士气高涨不会低落、保持战斗力,随时说开战,那拿起刀就能冲出去砍人。

五:攻击时的站位组织,如何追击、防御,阵型如何安排。

毕竟我想诸位不会天真的认为,两军交战就像某小游戏,一排一排往前走,前面的砍死了才能轮到后面上吧?

而如果让我去到王翦的位置上领这六十万大军伐楚,那大概率会出现以下情况。

一、战斗力打折,打不过楚军。咦,不敢想,太丢人了,连楚军都没打过。

二、传染病死一半人,被楚军追杀,或者干脆我都直接死于传染病。

三、炸营、营啸死于乱军踩踏,或者士兵直接哗变,反手就把我做了。

咦,这还不如张飞,我这直接都哗变了。

说到张飞,顺带一提古代军队管理制度,基本上打、斩是很经常用的。

要震慑住人,畏威而不畏德。

但这个度把握的好那就是王翦韩信们这一类,把握不好就是张飞这类。

而张飞之死就没有关羽关二爷那样让人可惜了。

历史大多评价:张飞暴而无恩。

而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