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淮南战乱

淮南军虽然遭受重创,但其根基并未完全动摇。李璘深知,若要彻底巩固自己的地位,必须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于是,他迅速整顿部队,调集粮草,准备向淮南军的其他据点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淮南军的统帅高适在得知都团水师训练基地失守的消息后,不禁怒火中烧。他深知李璘的野心和实力,决不能让其继续坐大。于是,高适紧急召集部下,商讨对策。他决定亲自率军反攻,誓要夺回失地,重振淮南军的声威。

双方的军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李璘凭借着水师的优势,不断在洞庭湖上展开突袭,使得淮南军疲于奔命。然而,高适也非等闲之辈,他利用陆地上的优势,构筑防线,逐步收复失地。

战事持续数月,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一场在鄂州都护府的关键战役,彻底改变了战局。高适不顾易林的劝阻,一意孤行,召集主力部队想要夺回鄂州的水军训练基地。然后,李璘早有准备,不但布置了水军,还布置了骑兵,以逸待劳,一决生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这场生死较量中,李璘有轶史阁智囊团的帮助,再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勇气,最终在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彻底击溃了高适的主力部队。淮南军的残余势力被迫退守到安陆地区的边远位置,再也无法对李璘构成威胁。

随着战事的平息,江州洞庭湖地区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李璘的声望如日中天,他不仅成为了这一地区的霸主,更成为了天下瞩目的英雄。然而,他深知,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在这片纷乱的江湖中,唯有不断强大自己,才能确保长治久安。于是,李璘开始着手整顿内政,发展经济,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

短短数月,江南的局势天翻地变,淮南军节节败退,彻底失去了鄂州等地的控制权,退回到了安陆地区的边缘地带。

皇帝李玙勃然大怒,下旨组建镇海海军,并任命易林为镇海军节度使,主导战争,而且淮南节度使高适的淮南军,则全力配合,两军协同作战,务必在年内灭掉李璘在江南的势力。

高适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快便重整旗鼓。他吸取教训,不再一意孤行,而是乖乖地配合易林行事。高适虽然自傲,但他很清楚易林的才华和能力。他知道,易林一定有办法解决李璘所带来的麻烦。

易林深知要想赢得战争,最开始的要训练出一支强大水师是必不可少的。

易林成立镇海军之后,便联合淮南军,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往南进攻,而是往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扬州、润州等地,在江郡建立了淮南都护府,并在与长江相连的湖泊建立了镇海军水师训练基地。

为了防止李璘的水师再次偷袭,易林还下令在长江上游的乌江窄口建立关卡,布下可控式尖锐木桩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