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兮冷冷地看着史思明,手中的剑闪烁着寒光。他没有丝毫怜悯,因为他深知,史思明的罪行不可饶恕。
就在张兮准备出手的瞬间,史思明突然双膝跪地,连连求饶。
张兮眉头微皱,心中陷入了沉思。他明白,史思明乃是一代枭雄,如果能够将他收服,或许能够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
张兮望向易林说道,“易狐狸,你说此事怎么办?”,想要听听他的意见。
经过短暂的思考,易林决定给史思明一个机会。他收起长剑,淡淡地说道:“史思明,放下你的野心和执念,归顺朝廷,尚可留你一命。”
史思明磕头如捣蒜般,额头都磕破了皮,鲜血渗出,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表示自己愿意臣服。易林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满意之色,挥手示意手下将史思明带走,待到日后再作具体安排。
这时,梁羽走上前来,若有所思地问道:“易林兄留下史思明这条性命,莫非是想借助他的名声来处理江南李璘的势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易林嘴角微扬,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轻声回应道:“知我者,莫若梁羽兄也。李璘的势力在扬州逐渐壮大,其支持者众多。尤其在轶史阁的精心谋划下,民心所向,声势浩大,已然成为了李玙的心腹大患。李玙早晚会想方设法铲除李璘,但却苦无合适的理由。毕竟,永王李璘获封扬州,这可是先王亲自准许的。只要李璘一天没有举兵攻打中原,李玙便难以名正言顺地对其采取行动。”
梁羽叹了口气道:“李玙并非没有试过处理永王李璘,但终究徒劳无获啊!想当初,高适、来瑱和韦陟会于安陆会师,结盟立誓共同讨伐李璘。可谁能想到,李璘竟得到了轶史阁的助力,这让高适他们根本无处下手。就在同一年,安庆绪从洛阳城发兵,率领叛军长驱直入,一举攻破潼关。如此一来,唐肃宗李玙无奈之下只得放弃对李璘的征讨,紧急将高适等人召回长安城,全力筹备潼关之战。就这样,天下局势逐渐演变成三足鼎立之势。”
易林接口道:“正因如此,李玙若想称霸天下,在潼关大战打响前,务必先铲除永王李璘这个心头大患。否则一旦战端开启,李璘必定会趁虚而入,侵占中原。到那时,岂不成了鹬蚌相争,让他李璘坐收渔利?”
梁羽说道:“在相争之前,必须要先把渔翁给处理掉才行。史思明的叛军就是一个绝佳的借口和由头啊!”
易林回应道:“没错。史思明现在已经成了阶下囚,只能任由我们摆布。我们完全可以将他当作傀儡,打着北方地区叛军的旗号,一路向南进军,去攻打永王李璘,从而彻底消除这个后患。”
梁羽赞叹道:“易林兄,真是好计谋啊!李玙将来若能平定天下,你绝对是头号功臣。说起来,我一直都很不解。想当年,李玙可是召集了众多高手围攻你和琉璃姑娘,甚至还弄瞎了你的眼睛。那为何如今你会选择站在他这一边,而不是站在永王那边呢?依我看,即便你选择站在永王那边,同样可以帮助他平定天下,为御林军正名啊!”
易林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梁羽兄所言极是。无论是李玙还是永王,他们都有能力为御林军正名,为长孙霖将军洗清冤屈。然而,我之所以摒弃前嫌,选择了李玙,并非仅仅出于个人情感或利益考量,而是基于对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