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君,稚儿已经成功了,他的智慧和勇气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这次的功绩足以让他在朝廷中声名鹊起,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黑袍人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敬佩。
沈秉忠闻言,嘴角勾起一抹满意的微笑。他点了点头,沉声道:“是的,稚儿的表现确实出乎我的意料。他的成长速度之快,让我都感到惊讶。看来,我们的计划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黑袍人继续道:“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那位太子殿下的反应。”
沈秉忠的眼中闪过一丝深思,他沉声道:“是啊,太子殿下的态度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他的动向,做好应对之策。”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眺望着远方。夜幕降临,星空璀璨,仿佛预示着沈家的未来一片光明。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计划进行得如此顺利,我也该考虑退出历史舞台了。毕竟,沈家的独苗需要更广阔的天地来施展才华。”
黑袍人闻言,低头恭敬道:“主君英明。沈家的未来在您和稚儿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更加辉煌。”
沈秉忠与黑袍人相视而笑,彼此心中的期待与信心在夜色中交织,仿佛形成了一道璀璨的光芒,照亮了沈家的未来之路。
然而,在这背后,沈慈却对此一无所知。他在家族的大计中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但自己还浑然不觉。这位年轻的将军,尚未知晓自己正逐步走向舞台的中心,成为决定沈家命运的关键人物。
玉门关的景象让沈慈吃了一惊。他本以为回到这里会看到一片混乱,但眼前的一切却让他感到意外。范凯的整治能力超乎想象,短时间内已将玉门关恢复得井井有条。然而,沈慈知道,这仅仅是表面现象。毕竟北域边关如今拥兵将近15万大军,容易惹来朝廷非议。
沈慈不敢轻易做出决定,他清楚自己的责任重大。于是,他决定上书朝廷,向太子请教意见。毕竟,之前一直是虞王统领边关大军,如今虞王已逝,太子殿下必须亲自委派新的统帅。而牛辅将军已经率大军回了金川,大军暂时交由沈慈统领。
夜幕低垂,玉门关的城墙之上,沈慈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和沉重。他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担忧,姚仙儿还未归来,这让他心中充满了不安。他知道,如果她和胡将军真的遭遇了匈奴支援的大军,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急匆匆地跑来,声音中带着一丝喘息:“报!将军,夫人率领胡将军出现在十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