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奕宸用大勺扒拉着木盆里的饭菜,漫不经心地说道:“老冯,我怎么感觉现在来吃饭的盐工比前些时候要少了啊!”
冯峒身为盐场的掌勺,虽然饭菜做得一般,但盐场有多少人,该做多少饭,是心里门清。
“张大人,您还不知道啊!前几天,咱们盐场走了二十几个人。”
“走了?去哪里了?”
张奕宸手中的大勺一顿。他清楚地记得周家兄弟说过,要是他们在工期未满之前离开盐场,可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周家兄弟来盐场也就一年有余。
“这小的哪里知道。咱们盐场年年招工,也年年有人离开,这已经见怪不怪了。”
“那盐场的招工由谁负责?”
“在大人您没来之前,招工的事都是由潘大人负责的。”
......
“老潘,刚刚荣大人问我,咱们盐场现在有多少人,一下子给问住我了。咱们盐场现在有多少人啊!我也要好给人家一个回话。”
张奕宸一点也不怕自己的谎言露馅,因为来盐场的那位百户——荣邵宁,竟是老相识。荣邵宁原来是穆焕宇手下的千户,祭圣大典的时候曾和张奕宸并肩作战,共御外敌。
炙手可热的穆家军千户,来广陵当个百户,怎么看也不合理。那就只剩一种可能,荣邵宁和自己一样,身负圣命,来广陵协助自己。张奕宸想到这一点,腰杆又硬了不少。
潘秋福在心里盘算了一阵,开口说道:“盐工、杂役、大小盐官,算下来咱们盐场现在有318人。”
“咱们有这么多人啊!”张奕宸故作惊讶,“我记得咱们盐场登记在册的人数只有200余人。如此看来,咱们超员了不少。”
盐场是朝廷的盐场,每个盐场定编多少人,每年发多少薪水,那可都是户部说了算。斗金盐场定岗人数超定编百余人,难怪盐工们对薪酬意见那么大,200余人的薪水养活300多人,而那些官员们的薪酬一文也不会少。
潘秋福没想到看着毫无作为的张奕宸竟然还知道盐场的定编人数。他毕竟是盐场老人,眼珠一转,便想出了说辞。
“张大人,您之前不当家,不知道这当家的难处和苦处。咱们斗金盐场只是一个小盐场,每年的业绩也不佳,朝廷的拨款极其有限。咱们炼制的又是岩盐和土盐,费时费力。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批盐工离开。为了盐场的正常运转,每次招工的时候,我都会刻意多招一些盐工。”
“潘大人为了盐场真是尽心竭力,是我辈之楷模,”张奕宸突然话锋一转,“不知盐场最近可还有盐工流失的情况?”
“盐场在您的带领下,日新月异。大家可都铆足了劲,跟着您干,怎么会有离职的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