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东段施工经验,不管是工学院学生,还是三十万流民都轻车熟路了,加上水量变小,再加上西段工程只有二十个桥墩(东段包括橘子洲一起三十个桥墩),所以只一个月便顺利完工。
崇祯十年十月初三,动用三十万民工,花费十几万吨钢筋,数百万吨水泥和三个月时间,长沙府橘子洲大桥终于顺利合拢。
当最后一铲混泥土浇好绊实,橘子洲两岸突然传来轰隆隆的炮声,炮声低沉肃穆的一声接一声,一直响完七十二响才停。
长沙城头诸官吏乡绅都在等待吉王府邀请参加完工大典,很多还准备提诗写曲应和,可愕然间的隆隆炮声,却把诸官绅晾在一边。
炮声过后,长沙临湘门缓缓打开,吉王朱由楝此时被指挥使钱宁架着站在城门楼向诸学子民工招手示意,吉王世子携世子妃钱梅花身穿大礼服站在敞篷马车上缓缓上了橘子洲大桥。
世子马车身后,两万大个学生穿着整齐的校服,俩人一抬大竹筐大酒坛从吉王府鱼贯而出。
世子只是沉默的站在马车上一言不发,他身后的学生队向桥两边密密麻麻的流民分发大馒头大肉包子,女学生向每一个土碗倒满米酒。
世子马车到了西岸桥头,桥头此时用幕布遮盖的数十面石碑缓缓揭开,石碑上镌刻着三十万参与修桥流民的名字,镌刻着七十二位牺牲烈士的名字,镌刻参与设计协助学子名字。
这七十二巨响礼炮祭奠的就是这七十二位牺牲的建设者。
朱慈灶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