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美蓝纸

明天再启 言无忌YWJ 2191 字 8天前

那英俊的面孔红了一红,一下子却不知从何说起

“是我唐突了,素未谋面,哪有这么与人说话的”

张柔轻轻一笑,为场面解围。

“读书人,自是悉心向学,科考登第,好报效国家”

“公子又是如何看待而今之天下的”

不止单刀直入,这女子简直是咄咄逼人

“圣天子在朝,朴实敦厚,三朝老臣悉心辅佐,再有多一些正人君子入朝,必能中兴大明,厚泽天下”

这回答一板一眼,挑不出什么错处。这英俊的公子还真不是草包,琴声与笔记毕竟不是做伪的。

想到那位小眼睛的伪装木头人,张柔无论如何都无法把她的戴老师和“朴实敦厚”联想在一起。

“正人君子?”

她还是抓住了重点信息。

英俊公子微微一笑,恢复了玉树临风的姿态。交浅言深,怎么可能。

“公子书房中,既有抄录的邸报,又有刊发的大明时报,却不知,又如何看待这建奴、蒙鞑,还有泰西人呢”

她却不肯放过。

“蒙鞑,建奴皆是疥藓之患;泰西人,蛮夷也。若我大明有正人盈朝,依圣人之法治国,教天下安居乐业,叫边关精兵足粮,四方蛮夷,皆不足为患也”

张柔笑了笑,施礼告别。

“听君一席话,叫小女子茅塞顿开,打扰了”

回程,张柔有种偶像幻灭的感觉。若换成四五年前,遇见这种翩翩如玉的公子,可以高兴个大半年。

而今送上门来,反倒有点绣花枕头的观感。

不该啊!以对方的质素,大明时报看不懂吗?

回到书房,张柔也不客气,翻了翻那书架上厚厚的报纸,两眼一瞪!

每一份大明时报中,都夹着一份《南都文报》,这小报是雕版印刷的,有着浓浓的油墨味,纸张也很一般,但是上面所用的书法字体,倒都是不凡的。一看文章,杨涟、高攀龙、赵南星、左光斗......作者全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再往下看,可把她气笑了。几乎每一篇大明时报的“雄文”,都被《南都文报》驳斥得体无完肤,显得粗疏不堪。别说,这一篇篇文章立意深远、高瞻远瞩、引经据典、妙笔生花,文采远不是大明时报的大白话所能相比的。什么三皇五帝、井田之治、垂拱而治,个个都散发着圣洁的光芒。若不是这两年跟着戴老师,张柔觉得,自己看了也都会五体投地、崇拜不已。

不知不觉,她的三观,乃至审美,全被那个小眼睛的木头人重塑了吗?

张柔有点想念宫里了。

次日,是立冬,厨房端来了十几种不同的饺子。据说是公子交代,此处风俗立冬要吃饺子,不知远来的客人,喜欢何种风味,就全部做了,好供挑选。

温柔体贴,公子如玉。可惜一番媚眼抛给了瞎子。前方来报,路已修通,但依旧不良于行,最好多等两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张柔却一刻也不耽搁,挥挥手,不带走一张饺子皮。

-----------------

校哥儿才把眼睛投向江南,江南就出事了。

十月,苏州有民变。因种植新粮能够丰产,地主们提高了佃租,数千佃农一起刑牲祭神,歃血为盟,拒不交租,他们与士绅家的来人发起了冲突,冲进士绅家打砸烧抢,弄得鸡飞狗跳一团乌糟。与此同时,本应作为狗腿子对他们大打出手的士绅奴仆,也趁机提出了“赎仆”的需求,并拿出大明时报那一期关于疍民上岸的报道,说皇帝都允许疍民过好日子了,凭什么还要我们做牛做马。混乱中,有人拿出了一份“圣旨”,说是“奉旨赎仆”,于是一时间一呼千应,好多奴仆都冲到主家要求赎买卖身契。

乱成一口粥。

所幸江南民间还是比较理性的,这只是一场闹事,不是起义。

虽然校哥儿很想借此认下来,推动一场变革。但很明显,时机还不成熟。

他将此事交给朝堂处理,不愿多过问。你们士绅家的事,你们自己解决吧。

朝堂的答案自然是息事宁人了。

“刁民”、“恶奴”和“劣绅”各抓几个典型处理掉,随后提出了“合理佃租”、“仁爱用人”的空头支票,两边安抚,暂时将此事顺了过去。

江南士绅的当官率太高了,几乎家家都有官绅,街街都有牌坊。怎能和刁奴乱民打成一团,多不体面啊。

私下里,校哥儿觉得,但江南的布局要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