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嘟~!”
明军铜号短暂吹响,明军左右一分,向后退去
追兵大喜,提速追杀,不想刚刚追到明军身前
“轰!轰!轰!”
地上突然炸起,白烟弥漫,这是明军留下的正版万人敌,使用的是延时引信
这一回,轮到后金人人仰马翻了。
烟雾消散,后金骑兵分作两边,冲杀上来的是朝汉包衣组成的步兵,然而,迎接他们的,是明军的步阵。
是的,明军三万人,有一万是骑马的步兵,还带着马上投石车和骑炮,而今他们下马组成了步阵。
“砰砰砰”
双方开始了对射,只三轮。后金步阵,已经千疮百孔,溃不成军。
只见那豆腐块般整齐的红色步阵巍然不动,冲上来的黑色浪潮已经崩溃分离。
火药纯度,射速,射程,明军的燧发枪都比对手领先了那么一丢丢,还有,明军步兵都有胸甲和头盔面甲,包衣军的装备,在枪口下基本等于裸奔。毕竟,相比八旗大爷来说,包衣不是人。面临封锁,建奴本就甲胄不足了,奴才们还是先等一等。
“呜~~~”
黄台吉撤军了。
“嘟~嘟~嘟~”
明军发起了反冲锋。其实也算不上冲锋,更多的是稳稳推进,徐徐驱赶。
尤世功并不奢望有多少斩获,他的目的只在于,不让后金收拢溃散的包衣,不让对方带走扣留的那些牧人。
-----------------
春暖花开季,新品上市时。
西北东北的战火,距离大明百姓们太过遥远。这还不是真正的“明末”,两百多年的思维惯性,大明依然文成武德,四方宾服。
辽东,川贵,甚至蒙鞑.......通通都是疥藓之患。
但那些通敌晋商被查封的店铺竟然重新开张了,不得不引人瞩目。
这些店铺,基本处于黄金地段,市口好,店面大。这年头做生意都需要点背景,可惜有背景的生意人,一时都找不到拿下这些旺铺的门路。查封的不是当地官府,而是厂卫啊。
厂卫也不是不能通关系,尤其是那些家有“锦衣卫百户、校尉”之类荫萌的。但去问了,也是忌讳莫深。卖国大案,钦命查办,您有想法,还是再等等。
然后就等到了别人的商铺开张。
比如说这家“大鸿米店”,号称价格公道童叟无欺,卖出的米价竟比别人低了一成,要知道秋收还有几个月,马上就青黄不接了,正是米商们准备集体提价的时候,这东家竟然不来本地行会里拜码头、结善缘、共进退,想死不是?何况他们还卖救济粮,都是些米糠、红薯干、土豆粉、野菜这类便宜充饥的东西,真是扰乱市场,砸人饭碗。
比如这家“雅阁”,棉布又紧又扎实,价格只是松江布的七成。而且他们还卖成衣,衣服款式非常标新立异,而且还有刺绣,虽然那些针绣死板没有灵气,架不住便宜啊。
还有这家“农工商百货”,更是商界天敌,内中货品包罗万象,衣食住行应有尽有,也不知什么路子,卖什么都比别人便宜。反正这几家,犯众怒了,可以预见,过几天不是商铺失火,就是青皮喇虎上门喝茶,有得好看了。
也有几家新店,没那么被抵触,或者寻常人不敢抵触。
有一家“平安镖局”,走得是车行的路子。这年代的车行,兼保镖、运输、劫匪各种角色于一身,基本黑白通吃,所谓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不信看看《水浒传》里面的矮脚虎王英,该不该杀?这平安镖局开业的第一天,就有本地行会上门踢馆了,直着进去,躺着出来的。随后店内出来一个刀疤汉子,西北口音,一脸笑容。
“初来乍到,平安镖局愿意广交朋友,以德服人”
有一家“大明御工坊”,明晃晃挂着皇家牌子,卖得都是琉璃、香皂、香水、镜子此类奢侈品,贵自然是很贵,但达官贵人们家里没几件“御工坊”的东西,以后怎好出门见人?
最厉害的是一家叫“大明银行”的,什么是银行,存兑银子的就叫银行,据说全国二十几城,一张兑票,存取自如,手续费只有两三厘。这大明银行打出了“汇通天下”的牌子,大家都信。因为从今开始,锦衣卫的俸禄,就是从这里发放的,据说以后军饷也走这里,这不就直接就亮明底牌吗。
同样的故事,在顺天府、应天府、洛阳城、淮安城、德州城、临清城、扬州府、苏州城、杭州府、成都府......同时上演,这个春天,商界不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