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平原,在被称作巴彦淖尔之前,是赵国的云中郡、秦汉时代的五原,南北长度大约一百二十里,东西长度大约三百六十里,跑马都能跑上三天。
猎猎战旗之下,蔡复一心潮澎湃,他出生在群山连绵的胡建,号称八山一水一分田。他又刚从地无三尺平的云贵高原而来,没想过一下子拥有这么大片的富庶土地。这块地半生半熟,百年前垦田的水利沟渠还在,原野中已经有了不少春耕的印迹。按厂卫制作的沙盘估算,这块平原面积有一千五百万亩。可以养活大几十万人。要知道,他的陕西,若不计隐户,总共也就不到三百万人口。
-----------------
上朝之前,老孙托人送来一张纸条,校哥儿脸色一变。今日的朝会,没那么简单。
校哥儿一再强调,朝会只为议事,不搞弹劾,这习惯大家也都慢慢接受了。你们不搞嘴炮,朕尽量放手政务,两三轮洗牌之后,君臣之间逐渐形成了默契。这默契,今日又打破了。
“臣弹劾厂卫横行,搜刮民财,于晋商通敌案大肆牵连,制造冤案,更贪腐收没数以百万两......”
“高皇帝定令,内官不许干预外事,只供掖廷洒扫,违者法无赦。圣明在御,乃有东厂肆无忌惮,浊乱朝常.....”
“臣弹劾东厂厂督涂文辅内官干政:涂文辅本为落魄文人,中年净身,夤入内地,初犹谬为小忠、继乃敢为大恶。假借查案之名,擅占大同府衙.......”
“涂文辅侵占民地,生员王士魁,家有良田......涂文辅乃幽置槛阱,恣意搒掠,视士命如草菅”
“涂文辅飞扬跋扈,目无国法。内侍本为天子家奴,何以警跸传呼,清尘垫道,人以为大驾出幸......,涂宦又广收义子,横行于市......”
“涂文辅大罪有六,伏乞陛下大奋雷霆,敕刑部严讯,以正国法”
这一轮弹劾很有章法,先针对厂卫,再锁定东厂,最后瞄准涂文辅一人。
关键是,弹劾者来自东林、浙党、闽党,几乎集合了文臣各方势力。
关键是,他们说的事,基本能对上号,虽然内情校哥儿很清楚,但他决不能解释。最危险在于,宫内大清洗之后,内廷已成文臣们的信号盲区了,而如今,谁给他们这么确切的消息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按“流程”,青衣嘴炮们之后,红袍大员们要重磅出击了,阁老尚书群的座位上,刘一燝方要站起来,校哥儿摇手阻止了。小皇帝面上淡定,甚至还挂着笑容,和蔼可亲。
“诸位爱卿的弹劾奏折,朕先收下,待小朝会与诸位阁老尚书,好生商议”
规矩立下了,就不能破。朕只在小朝会上做决策,弹劾就当是民意反馈好了,朕不想朝会吵吵闹闹,嘴炮治国。
然而第二波“民意”,又是汹涌而来。
“臣翰林院修撰文震孟有谏,如今国家多事,后金为患辽东,西南叛乱未平,朝廷度支艰难,正是修养生息,卧薪尝胆之时,实不应再进军河套,另起战事。臣深知国土珍惜,寸不可让,祖宗基业,只可增,不可减。而今皇上圣明,百官皆有进取之心。何妨将时日放长,且先消兵弥祸,待来日兵精粮足,再重扩河山”
这位新科状元已经四十八岁了,面目刚直,声音洪亮,一身正气令人看着舒适。说得挺有理,只是时机不对,朕已经出兵了,怎能半途而废。
“臣附议,百年前我大明进军河套,年耗军费数百万,经年累月,无以为续,此前车之鉴也”
“臣附议,河套可攻不可守,耗费巨大,百年前已有定策”
“臣附议,河套尚且不如鸡肋,得之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