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平壤的诱惑

明天再启 言无忌YWJ 1773 字 8天前

“守城全靠步兵火器,不知这无垢军......”

“无垢军本就人少,此营精锐,更是陛下贴身卫军,人员装备皆是千里挑一。一个人,也多不出来了”

袁可立有点尴尬,皇帝把贴身护卫送来保护自己了,自己却要送他们身赴险地。

王体乾看着那沉默的无垢军首领,此人很年轻,在宫中默默无闻,不知陛下何以一见其名,就认定忠勇可用。

“无垢军不归老奴统领,督师不如问问王将官的意思”

那黑色木头人上前一步

“陛下有言,我等虽以保卫督师为第一要务,紧要时刻,却也不必惜身。卑职王承恩,愿率队往平壤”

-----------------

桌上堆着厚厚一堆辞呈,校哥儿却越看越想笑。

当日那些东林人,耿直的都当场辞官了,白衣出宫,浩浩荡荡。反应慢一点的,也有回家后再挂冠而去的。这还写辞呈的,要么迂腐的坚持程序正义;要么心中不舍,左右为难,下不来台;要么,就是在等朕的挽留吧。按士林的程序,还得三请三辞呢。

离职见人品,前世有名言。

杨涟、李若星、魏大中等一波人,当天就走。不可惜,慢走不送。

孙慎行、黄尊素等一波人,辞呈真切。既不用我策,疑我结党,不如求去,以全君臣之义。愿陛下不忘初心,善政治国。君子绝交,不出恶言,倒也坦荡。

缪昌期、钱谦益这种就可笑了,尤其后者。臣为东宫属臣,当有教导规劝之义,眼下在教皇五子,请陛下找人替我,我这就走。真的是,离开是想要被挽留?

最滑稽的是,明明不算东林,只因与邹元标同乡的李邦华,也来瞎凑热闹;而率先弹劾史继偕的阮大钺,竟然连辞呈都没递交,比梁静茹还有勇气!

但也有校哥儿头疼的人,三位顾命大臣。韩爌可以留,此人有见地,顾大局。刘一燝就算了,权欲熏心老夫子而已。周嘉谟有功于国,但屁股上坐着校哥儿最想要的吏部尚书位置,宁可杀错,不可放过。关键是,都坐小凳子上,不能厚此薄彼啊。

其实说句老实话,都走了,剩下的齐楚浙党,也还真没几个人才。

新发现的,有只有半个,那个率先站出来的霍维华,也是先前领衔弹劾王安的,一看就是没节操的墙头草。但诡异的是,此人曾任金坛县令,吏治清明,政绩出色。查一下发现,此君凤凰男一个,家中贫穷,连小舅子都还在宫中做着太监。有能力,不惜一切向上爬,此人可用。

正要大笔一挥,内侍来报,有人紧急入宫求见。

阁老叶向高,朕没听错吧?!

来到这个时空,校哥儿曾整日听读那些宗卷,做过不少功课。

大明有过许多优秀首辅,可惜,都不在他的时代。最近的一长串人名,在历史上几乎毫无意义,留不下痕迹。

除了叶向高,至少,他能称为政治家,半个政治家。

他担任独相的时候,还能左右平衡,叫大明这艘破船勉力维系,平稳向前,算是一人当国。

待方从哲接手后,这船就四面漏风,江河日下。

若他在,也许红丸案都不会有。

可他却是东林人眼中的王牌,关键的杀招。

但他始终没进京,就呆在隔壁通州等候。此时再来,他想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