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朱元璋的七年“潜伏”:干掉胡惟庸,剑指千年制度

在明朝初期的朝堂上,胡惟庸那可是个“风云人物”,权势滔天,走路都带风,感觉自己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儿。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已经被朱元璋盯上了,而且这一盯就是七年,朱元璋这七年可不是在“打酱油”,他真正的目标,是要把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给“干掉”,胡惟庸不过是这场制度变革的“导火索”。

一、胡惟庸的“嚣张上位史”

胡惟庸一开始,也就是个小官,每天兢兢业业地上班,盼着能升职加薪。他这人有点小聪明,又特别会讨好上司,一来二去,就得到了李善长的赏识。李善长可是朱元璋的老乡,在明朝开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那在朝廷里说话分量十足。有了李善长的推荐,胡惟庸的仕途就像开了挂一样,一路飙升,最后居然当上了丞相。

当上丞相后的胡惟庸,彻底飘了。他觉得自己掌握了朝廷大权,谁都不放在眼里。官员们的升迁任免,他一个人说了算;各地送来的奏章,他先挑对自己有利的看,不利的就直接扣下。他还在朝廷里拉帮结派,把自己的亲信都安排在重要岗位上,整个朝廷被他搞得乌烟瘴气,就差没在脸上写“我是老大”了。

二、朱元璋的“暗中观察”

朱元璋看着胡惟庸这么嚣张,心里早就不爽了。但他可不是那种冲动的人,他知道,胡惟庸背后站着的是整个丞相制度,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必须得慢慢来。于是,他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潜伏”,表面上对胡惟庸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一直在暗中观察,收集证据。

这七年里,胡惟庸越来越过分,甚至还干出了一些僭越的事儿。他家里的房子修得比皇宫还豪华,出行的仪仗队也搞得跟皇帝似的。朱元璋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给胡惟庸致命一击。

三、“谋反案”爆发:胡惟庸的“末日来临”

终于,机会来了。有人告发胡惟庸谋反,说他和一些将领勾结,准备推翻朱元璋,自己当皇帝。这事儿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但朱元璋可不管那么多,他等的就是这个借口。

朱元璋立刻下令,将胡惟庸满门抄斩,还把那些和他有牵连的官员也都一并处理了。这一下,朝廷里像炸了锅一样,人人自危。但朱元璋的目的还不止于此,他借着这个机会,宣布废除丞相制度,以后朝廷里再也没有丞相这个职位了。

四、废除丞相制度:朱元璋的“制度大变革”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呢?原来,他觉得丞相的权力太大了,对自己的皇权构成了威胁。以前有丞相的时候,很多事情都得经过丞相的手,皇帝的权力被分散了。现在废除了丞相制度,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了皇帝一个人手里,朱元璋终于可以“大权独揽”了。

这一制度变革,影响可不小。从秦朝开始设立的丞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就这样被朱元璋给废除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皇权,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皇帝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每天要处理大量的政务,忙得晕头转向。

朱元璋忍了七年才杀胡惟庸,表面上是为了除掉一个贪官,实际上是为了废除丞相制度,加强自己的皇权。这场看似简单的政治斗争,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制度变革,也让我们看到了朱元璋的深谋远虑 。